中医膏滋大师: 官纯寿的传奇人生

作者:瑞丽网 2017-07-05阅读:5471次

童颜鹤发翁,端坐医堂中。

四诊皆谙记,八纲最晓通。

悬壶为济世,妙手荡春风。

莫道西洋术,应输草药功。

国内中医界最缺乏的是匠人精神,现在,掌握古法膏滋工艺的人已是凤毛麟角。国宝级的熬膏大师官纯寿,一个一辈子痴迷膏方的老人。 小时候,就喜欢跟着村里的江湖郎中上山采药,郎中常说:乡亲们挣钱不容易,药一定要真材实料一剂见效。这话官老深以为然,一生铭记在心。

晾晒、焙制、切片、打粉……整天跟药材打交道,几年下来练就了一双辨别药材的火眼金睛。如人参, 3年以上的药性才好,辨别年限需要去数人参“芦头”上的碗口数量,一个碗是一年。

枸杞宁夏中宁的最正宗,中宁枸杞果柄有白点,丢在水里漂着不沉,其他地方一般会沉,放在嘴里嚼的话里面的籽是软的。

阿胶也有马皮、猪皮冒充的,好的阿胶对着强光一照,透亮,无杂质,掰断可看见断面光滑,并且越好的阿胶腥味越轻……

官老师说:“好膏滋必须照几百年相传的古法熬制,12小时浸渍,3道提取,4次浓缩,z小时化胶,文火3次熬煮,武火快速收膏,经过选、制、洗、泡、煎、秘、滤、收等8道繁琐工序”,经过“八繁之功”熬制的膏方一拉成丝,滴水成珠,夏天挂旗,熬好的膏滋颜色透亮,无任何杂质,放置两年不腐。

国宝大师 匠心独运

官纯寿,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擅长于女性气血调理和中医内科消化系统调理。曾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女性妇科调理颇有特色,独树一帜。 官老师行医积攒了深厚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根据《黄帝内经》“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之说,认为气血是人体脏腑、经络、九窍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学术观点及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在中医治则学研究中,开辟了新的天地,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一法则在九十年代应用于女性衰老,从事“女性气血调养”的科学研究。

官老师所开中药调补膏方在国内首屈一指。他熬的膏滋,一拉成丝,滴水成珠。他是家门口的传统熬膏滋大师。很多人说能吃到官纯寿熬的膏滋是一种福气。随着膏方调补影响力逐渐扩大,很多北京、上海等地高级知识分子,文化艺术学者,政机关干部,一到湖北,都会去找官老师为他们开膏方,调补身体。再后来,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华侨都慕名找到这里。

仍记得第一次熬膏成功时激动的颤抖,刚出锅的膏滋其黑如墨,其亮如镜,食之无渣,入口即化。膏滋历来都是养生的贵族,更是补品中的工艺品,后来越是钻研到深处,越能感受到膏滋带的奇妙。浓缩激发药材的药性是熬制中最大的风险,但也是最心跳的魅力。选料、用水、配比、火候、搅拌等等的因素,都会对膏滋效果产生无法预计的变化,如若差之毫厘,成品就会谬之千里。因此,每一锅膏滋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没有极大的耐力、韧性和细心,也绝不可为。无数昼夜,与炉火相伴,上百小时的付出,方能成就一剂膏滋。

成道之路本就荆棘遍地,还记得成立膏滋基地最初的那段日子,老旧的仓库,铁皮的屋顶,夏天似蒸炉冬天如冰窖。有时候官老师和徒弟们开玩笑,这哪里是在做膏滋,这分明是在练习忍术。他们广泛收集民间膏方,复原其古法工艺,探究其确切功效,为造福后世做准备。

经典膏方 传承不息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这是环境所迫,没法不去早早面对。膏方非常适合调理和养生,受历代宫廷贵胄的推崇,经典膏方,历经千百年风雨,传承不息。膏滋将药材、糖、蜜、胶有机融合,营养滋润,药力强劲,作用缓和持久。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肤若凝脂,有闭月羞花之容。《全唐诗》中有诗云:铅华洗尽依丰盈,鱼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看来杨贵妃用阿胶膏养颜是确凿无疑的。

清朝,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养生,膏方补养之风盛行于世。慈禧就钟爱膏方,清太医院所著《慈禧医方选议》,就收录了很多著名的抗老滋补膏方。

膏方的神奇之处不仅在“方”,更在于它“膏”独特的工艺,抛弃传统制作工艺,功效必然受损,很多古法工艺,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的锤炼,是无价之宝。12小时浸渍,3道提取,4次浓缩,48小时化胶,文火3次熬煮,武火快速收膏,经过选、制、洗、泡、煎、秘、滤、收等8道工序,耗时7天方能成膏。如此熬制出来的膏滋,是一件返璞归真的作品,就如官老师所说:“只有满怀善念,用最质朴的心境才能熬出有灵性的膏滋。”

唯有坚守 方显初心

年近古稀,时不我待,还有很多事没做,还有很多心愿未了,是时候去履行自己“悬壶济世”的诺言了,用“传统手工蜜炼气血调补”膏滋去造福更多人,让更多的人能体验膏滋的神奇。官老师说:“我不想做一个含蓄的人,我希望通过网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一起坚守,一起复兴膏方的辉煌。但道之终点,我还将继续努力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