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好, 一切都好! 肝不好, 未老先倒

作者:话生论健 2017-07-06阅读:5237次

以前,家里的老人常说:养肝就是养命!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其实,中医的理论是:女人“肝”净就漂亮!男人“肝”净就强壮!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养肝护肝呢?且听听杨琴华副主任医师的建议。

身体有这几个特征,说明你的肝脏出问题了!

右上腹疼痛;

眼睛或皮肤发黄(黄疸);

情绪不稳定,容易抑郁、急躁、生气;

平时酒量很大,然而现在变得喝一点之后就感觉“醉了”;

无端感到疲倦,乏力嗜睡,话都懒得说,精力不集中;

小肚子胀气,腰部敖肉增加,虚胖浮肿;

脸色苍白、发黄,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

头发易油,满脸油光,还爱长痘痘;

夜里睡眠不好,失眠多梦;

如果有以上1-2个的症状,说明你的肝已经亮起了“红灯”,就必须要开始调理了,长期不去调理有可能导致你的肝功能衰竭,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

养肝等于养命!快收好这份“养肝秘籍”

肝脏不是一天受损的,养肝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养肝不能乱吃药,最好认清伤肝行为并少做,然后通过饮食调节进行护理。

1、这些行为最伤肝,别再干了!

(1)常常悲观抑郁,或经常发怒;

(2)过度劳累或经常熬夜;

(3)长期、大量饮酒;

(4)爱吃高脂肪食物;

(5)用眼过度;

(6)早上起床不及时排尿;

(7)常吃加工食品;

(8)常吃油腻食物;

(9)胡乱吃药。

以上这9种行为对肝脏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为了肝脏健康,能改则改,能少做就少做吧!情绪平和、远离烟酒、睡好排毒觉、多喝水......养肝护肝,从日常习惯做起!

2、适当补充脂肪和蛋白质

要养肝护肝,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最好分别占20%,剩下的60%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等。肝脏需要脂肪,但不代表需要过多的脂肪,所以瘦肉、低脂牛奶、虾等低脂食物是首选。

而蛋白质就像“维修工”,能修复受损的肝脏。正常人每天要摄取60克以上蛋白质。鸡蛋、豆腐、牛奶、鱼、鸡肉等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都是肝脏的心头好。

3、喝点花茶

怒伤肝,大动肝火时喝点花茶是不错的选择,男女都适用。花茶的降火清肝,疏泄肝气的效果很好,如枸杞玫瑰参茶、菊花茶、桂花茶及茉莉花茶等等。

首推【枸杞玫瑰参茶】

材料:枸杞、玫瑰花、西洋参、麦冬

做法:开水泡饮。

功效:养肝护肝。若有上火的症状,还可以再加点金银花、菊花、甘草等。

专家点评:枸杞护肝明目,是绝对好的食物。枸杞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泡水,还可以做药膳和粥。玫瑰花护肝,西洋参补气,这四味药一起泡水喝,养肝的效果非常棒。

4、多吃点疏肝理气的食物

莲藕——藕能通气、能健脾胃顺气。

萝卜——顺气健胃、浊冷消痰。

山楂——顺气活血、化食消积。但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如果是血瘀体质,可以用山楂煮红糖水,可以补血解郁。

玫瑰花——疏肝理气、宁心安神,平常可多用玫瑰花泡水喝。

合欢花——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除此之外,麦冬、五味子、枸杞、百合煮水滋阴降火。枸杞煮粥,鲜百合炒着吃效果不错。 金银花、菊花、炒决明子泡绿茶降火,亦有轻微的疏肝理气之功。

5、按压护肝穴

期门穴——调肝要穴,堪称“护肝药”

期门穴位于乳头正下方,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期门穴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其排忧解难,有疏肝泻火、理气解郁的功效。每天用掌心摩擦期门穴5分钟,是疏泄肝胆的好方法。

太冲穴——泄火养肝,堪称“人体的出气筒”

太冲穴在脚背大脚趾缝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凹陷中,是肝经的火穴,能把肝气肝火消散掉,仔细找到最痛的点推揉,有助于肝火泄发。

6、多吃绿色食物

中医说:“青色入肝经”,绿色食物能有益肝气循环、代谢,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绿色的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比如西兰花、菠菜、青苹果等。

7、适量食用酸性食物

养肝通过酸性来收涩,所以多吃酸性的食物可以保肝养性,如醋、柠檬水、酸奶等,而且酸奶、柠檬水还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上面这些护肝方法,不知你记住了几个?从现在开始,改掉伤肝的不良习惯,实践护肝的饮食和方法吧!

受访专家介绍

杨琴华

副主任医师

【简介】

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熟练掌握和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临床妇科、内科和老年性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尤擅长治疗妇科疾病、肝胆脾胃消化系统疾病、老年多发性疾病。

【擅长诊治】月经不调、带下病、治未病

妇科疾病:痛经、卵巢多囊样改变、盆腔包块、产后缺乳、乳腺增生症、围绝经期综合症。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口臭、慢性结肠炎、脂肪肝。

老年病:便秘、失眠、皮肤瘙痒症、高血压、糖尿病、尿频、老年性腰腿痛、颈腰椎骨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