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自成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它们外围所属相连系的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孙脉、浮络等等。
1十二正经
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共计十二经之数。
手三阴经分别是: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络脉、手太阴经别、手太阴经筋)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络脉、手少阴经别、手少阴经筋)
手阙阴心包经(手厥阳络脉、手厥阴经别、手厥阴经筋)
手三阳经分别是: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络脉、手阳明经别、手阴明经筋)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络脉、手太阳经别、手太阳经筋)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络脉、手少阳经别、手少阳经筋)
足三阴经分别是: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络脉、足太阳脾大络、足太阴经别、足太阴经筋)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络脉、足少阳经别、足少阴经筋)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络脉、足厥阴经别、足厥阴经筋)
足三阳经分别是: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络脉、足阳明经别、足阳明经筋)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络、足太阳经别、足太阳经筋)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络脉、足少阳经别、足少阳经筋)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特点
十二经络的体内循行走向和想互之间的连接交换有着一定的规律。
这正如《灵枢·逆顺肥瘦》中所言:“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就是说: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的末稍,在指端交会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指端走向头面部,在头面部与足三阳经交会;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稍,在足趾末端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趾端走向腹腔和胸腔,在腹胸腔与手二阴经交会。这样就构成一个闭合式的“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由于手三阳经的循行止于头部,足三阳经的循行起始于头部,于三阳经和足三阳经都在头面部交接,所以有“头为诸阳之会”,、“六阳汇聚”的别称,头又称为“六阳魁首”。按阴阳五行论,阳属火,所以人体最不畏寒的就是头部面部。
3十二经络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络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十二经络在四肢部的分布是:阴经分布在肢体的内侧面(阴侧),阳经分布在肢体的外侧面(阳侧)。内侧分布三阴经,外侧分布三阳经。一般是太阴、阳明在前分布;少阴、太阳在后缘分布;厥阴、少阳分布在中线。在头面部,阳明经分布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行于面颊、头顶和头后颅部;少阳经分布行于头侧部。在人体躯干部分,手三阳经分布行于肩胛;足三阳经中,阳明经分行于前侧(阴)的胸、腹面,太阳经分布行于后背侧部(阳),少阳经分布行于躯体侧面。手三阴经都是从腋下分布走出行于手阴侧;足三阴经都是行于腹部。
4十二经络阴阳表里关系
十二经络在体表的阴阳表里关系,其中阴阳关系,是指经络在躯体干和四肢的前、后面,内、外侧面,一对对构成的阴阳分布关系,一共六对。例如,手阳明与手太阴,足阳明与足太阴,都属于阴阳关系。关于表里关系,是指手足的三阴、三阴,通过经别和别络的相互沟通连接,分别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素问·血气形志》中说:“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互相为表里的每两条经络,都在四肢末端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足厥阴与足太阴略不同),部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腑臓。例如,小肠与心互为腑臓阴阳表里,而手少阴心经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络心。
十二经络的阴阳表里关系,由于相为阴阳表里的每两条经络的互相衔接,加强了联系共同处在一对阴阳之中。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腑臓,因而互相为阴阳表里的一腑一臓在生理功能上更好地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也能相互影响,在治疗上可以交叉使用。
5十二经络传输流注次序和兴旺时间
十二经络分布于人体全身,经络中微观质元隐态物质的气是循环贯注,首尾相贯,如环无端的。他们既是一个闭合的回路,也通过交会点和相应穴窍与外界联系。他们的传输流注次序是:手太阴肺绛——(手食指端)——手阳明大肠经——(鼻翼旁)——足阳明胃经——(足大趾端)——足太阴脾经——(心中)——手少阴心经——(手小指端)——手太阳小肠经——(眼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足小趾端)——足少阴肾经——(胸中)——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端)——手少阳三焦经——(眼外眦)——足少阳胆经一一(足大四趾端)——足厥阴肝经——(肺中)一一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络的传输流注回路中,对于修真生理学而言,其中经络的表里交会点具有重要的修真生理理论和方法论意义,应注意研究和探讨。例如,于部五指端、足部五趾端;鼻翼旁、心中、目内眦、目外眦、肺中等等部位。
经脉流注兴旺时间表:
经脉流注兴旺的时对对应表,无论在针灸学和中药应用时间选择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修身实践的应用中,同样具有依天时,循地理,顺人机的重要作用。如果掌握得法,无论是针灸、中药的疗效,至少可以提高一倍以上。
经脉兴旺时间的选择,需要各自按照当地的经纬度进行确定,而不能拘泥于北京时间。应当按照当地实际的场性能量盛衰时间而灵活确定其应用。
6十二经络循行部位和分支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穴:中府(肺募)、云门、侠白、尺泽(合)、孔最(郄)、列缺(络)、经渠(经)、太渊(输、原)、鱼际(荥)、少商(井)。
手阳明大脑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贯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交会穴:大椎、水沟(督脉),地仓(足阳明),秉风(手太阳)。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外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卜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分史: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人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傍(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外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分支:从膝下三寸外(足三里穴)分也,下行穰趾外侧端。
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人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交会穴:睛明(足太阳),颔厌、悬厘、上关(足少阳),水沟、神庭、大椎(督脉),承浆、上脘、中脘(任脉),迎香(手阳明)。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外,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隔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敞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交会穴:中府(手太阴),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下脘、美元、中极(任脉)。
手少阴心经
起予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网上行经过肺,向下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常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小经穴:极泉、青灵、少海(合)、灵道(经)、通里(络)、阴郄(郄)、神门(输、原)、少府(荥)、少冲(井)。
手太阳小肠经
起手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剑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
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交会穴:大椎(督脉),上脘、中脘(任脉),睛明、大杼、附分
(足太阳),和髂(手少阳),瞳子髎(足少阳)。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膂),深人体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从腰部分,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二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垒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中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交会穴:曲鬓、率谷、浮白、窍阴、完骨、临泣、环跳(足少阳),神庭、百会、脑户、风府、大椎、陶道(督脉)。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太溪),分支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胭窝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交会穴:三阴交(足太阴),长强(督脉),关元、中极(任脉)。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官穴),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
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穴:天池、天泉、曲泽(合)、郄门(郄)、间使(经)、内关(络)、大陵(输、原)、劳宫(荥)、中冲(井)。
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中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从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交会穴:头维、下关(足阳明),翳风、角孙、和髎(于少阳),听宫、秉风(手太阳),大椎(督脉),章门(足厥阴),上髎、下髎(足太阳),天池(手厥阴)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从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向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刚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因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
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脯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交会穴:三阴交、冲门、府舍(足太阴),曲骨、中极、关元
(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