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腋下为何“挥汗如雨”?宋代老方解你半生之困!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7-07-30阅读:1738次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小儿药证直诀》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要为你说上一件事,实实乃生活中最常见的尴尬之一,这就是腋下多汗,以至于“挥汗如雨”。闲言少叙,先把一张针对这个问题的小小验方告诉你——

取生地黄、木通、生甘草各6克,淡竹叶3克,水煎服,取药汁服用即可。饭后温服为佳。四味药,对,就这么简单。

列位看官,请君不要小看了这四味药的小小方剂。它实际上在祖国传统医学方剂之林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衍化了很多其他方剂,拥有开山鼻祖般的历史影响力。它到底是谁?此乃《小儿药证直诀》里的导赤散也,为宋代名方。它能干什么?答曰:养阴、清心、利水。

列位看官,此方与这腋下出汗一事,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且听“精诚名医汇”为您细细道来——

列位看官,你说人在烦热的时候出汗,为什么有时候偏偏喜欢从这腋下“奔涌”而出呢?有人说,这是汗腺发达所致。但是从中医角度来说,有一种理论不可不知,这就是“心经有热从极泉穴泄出”之说。原来,在我们的腋下,有一个穴位,叫做极泉穴。此穴乃手少阴心经的起始穴。此穴有何精义?极,乃极高之位也,象征心作为君主之官至高无上的地位。泉,乃泉水也,意谓心经经水如泉水般从高处落下。这里的水,更具体地说,是巨阙穴募集来的心经之气,在此处散热冷降之后变化成的地部经水。因此,这心经就有了清热、通经、活络、理气的功能。

正是因为有了这极泉穴作为“出口”,所以当我们心经有热的时候,身体就喜欢将热冷降为津液,从极泉穴排出。于是乎,我们就有了腋下出汗的尴尬。而心经有热到底是什么表现呢?答曰心胸烦满、口渴、面红、总想喝冷饮、口舌生疮,小便刺痛、舌头发红。列位看官记得,如果符合上述症状三种或三种以上,就要考虑心经有热而导致腋下出汗的问题了。

事已至此,为之奈何?前文所述的“导赤散”,就真真给各位缓解尴尬,提供了可能。列位看官,这导赤散,就是典型的清热剂。清的是哪里的热?清的是心经的热。如何清热?且听“精诚名医汇”为您细细道来——

首先一味药,生地黄。列为看官如果经常阅读我们“精诚名医汇”,想必已经十分了解,这生地黄是滋阴的。有看官要问了,你不是说要清热吗?为什么第一味药竟滋起阴来?列位看官,我们要清谁的热?清的是心热。心为君主之官,为其清热,有些“摸老虎屁股”的意思,弄不好会要坏事的。所以,我们不能用“苦寒直折”之品,而是要先用滋阴的良药降降其火气,灭灭其锐气,清清其傲气。只有这样,才能安全行事。所以,第一味药我们用生地黄。

接下来,第二味药,木通,就该做些正事了。此药性味苦,凉,入心、小肠、膀胱经,功在泻火行水,通利血脉。也就是说,从这味药开始,我们得真正泻火了。《纲目》里说:“木通,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此言不虚。更重要的是,木通成了去心火,还能去小肠和膀胱之火。这一点尤为重要。何出此言?君不见这心火最容易下移小肠吗?所以这木通一味,清心与小肠之淤热,然后把热从尿液里导出来,这实实建得不世之功了。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一味药,叫做淡竹叶。此药性味甘、淡,寒,入心、胃、小肠经,功在清热除烦而利尿。它的作用和木通有一点相似,就是导热下行,同时还具备清心烦的作用。在这里,它作为臣药出现了。

最后,我们看到了一味药,叫做甘草。事实上,如果能用甘草梢,效果更好。甘草本身有缓急解毒之功。如果用甘草梢,则能以形补形,化解因为心经有热、下移小肠而导致的小便灼痛之感。

于是乎,这区区四味药,将我们心经之热安全、有效地清除掉了。这热邪从尿中排出,不再蒸煦津液而从极泉穴“奔涌惹出”,自然也就减少了腋下出汗的尴尬现象。

方法说完了。不知道列位看官读懂了没有,也不知道列位看官有何高见,还望您将真知灼见留在评论区,与各位网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