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篇文章是篇火药味较浓的对话,正因为有矛盾冲突,才使得文章精彩。提问记者是典型的西方思维,但是直率的提出了很多我们大多数人所有的问题、疑问,而回话明了、凝练。对于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中医的朋友们,颇值得仔细阅读。
采访人:本刊特约记者 张惠玲。被采访人:徐文兵 厚朴中医学堂堂主
问:您如何看待“中医不科学”这个问题呢?或者说您是如何向外国学生和病人解释中医的科学性呢?答:中医是否科学是个伪命题,本身并不成立。比如说孩子是否长得象父母是个真命题,值得讨论。而父母长得是否象孩子就是个伪命题,不值一驳。看一下中医学和科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问:那您是不屑于还是回避讨论这个问题?答:接受并且讨论这个命题,就意味着认同“科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特勒搞血统论,认为纯种日尔曼人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制定了确认日尔曼人的标准:金发碧眼,高鼻深目。你要是认同他的理论,就会讨论华人是否是日尔曼人的问题,接着就会去漂白染发,去适应人家的标准,免得被清洗杀戮。我们会这么做吗?
问:医学并不是种族学,无关伦理道德。真理只有一个,就像数学没有中外之分,为什么医学会有中西医之分,就不能讨论谁是谁非吗?答:真理的确只有一个,但是认识真理的方法不止一个,在绝对真理没有被发现之前,就存在相对真理。在这个阶段,大家只能互相学习、借鉴,才能离真理更近。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请学习一下古印度的寓言《瞎子摸象》。
问:您的意思是说,科学、现代医学、中医学都是瞎子之一?答:没错。如果把病人看作是个大象,无论西医、中医(包括藏医、蒙医、苗医)、印度的传统医学阿约斐大、顺势医学、全息医学、包括巫医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发现认识到了真理,在临床治疗上有着本身的优势。现在问题是有人自以为不是瞎子,发现了全部真理,跳出来指责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检验别人,我只能说真正的医生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明白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艰辛,在目前西医学对绝大多数疾病病因不明,发病机理不祥,治疗手段欠缺,医疗差错和毒副作用频发,自身难保的状态下,自封为真理代言人,实在是可笑的。
问:但是总得有个标准来检验、衡量中医吧?我的印象中说包治百病的都是中医。答:别忘了最根本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重视标准,忘了实践。就像韩非子的寓言《郑人买履》说得那样,“宁信度,无自信”。遗憾的是现代科学制定的那套标准机械、死板,完全不符合活人的治疗,中医的气的概念和理论他们没有,中医的经络他们无法验证,因此而否定中医,是他们的无知,不是中医不能存在的理由。需要提高的是他们的哲学素养和科技手段,而不是我们。
中医的根本在于疗效,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得以生存延续的原因,也是中医在国外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病人可以不了解中医的理论,他的要求就是解除痛苦,且无害。美国绝大多数州都立法承认针灸或中医,设立了学校,颁行了执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接受针灸投保,并不是他们理解了中医理论,而是民众的身体力行的呼声,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益。比如痛症,病人以前做10次理疗不解决问题,而接受针灸几次治疗就好了,保险公司当然愿意省钱的治疗。
问:那就没人能检验中医吗?中医自己有标准吗?答:当然有,而且应该有。问题是制定标准的人应该懂中医,下功夫去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标准。在周朝2千多年前,就有医师的评价考核制度。《周礼》医师篇中说:“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次之。”
目前所谓中医是否科学的讨论,背后其实是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有些人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封为真理的代言人,去掌握裁判权、话语权,去谋求自身的利益。
问:我看到是绝大多数人拥护中医,但是有理有据反驳否定中医的人不多,相反情绪化的成分居多,大多从道德情感出发,骂别人是汉奸、卖国、数典忘祖等等。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做学术讨论呢?答:挑起这场事端的那位大学教授张某,本身就很不理智、偏激情绪化。试想,想去修改宪法的条文,通过互联网发贴征集签名,是理性的行为吗?没追究他的法律责任就算他走运了。
想借大民主的旗号,推行其个人目的。等应者寥寥,反者汹汹的时候,他又不敢搞民主了,只好封了帖子,摆出一副众人皆醉,自己独醒的架势。本想哗众取宠,反而自取其辱,怨不得别人骂他。
问:可是张教授说的中医使用人和动物的粪便做为药物,不是事实吗?答:可惜这位教授还是研究哲学的,居然不懂“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粪尿是不干净,可是日本鬼子释放毒气的时候,八路军战士没有防毒面具,不就是用尿蘸湿了毛巾捂在口鼻上吗?红军后继部队过草地的时候,不能是从先头部队的粪便中,拔拉出来青稞吃吗?想必这位张某人是届时是不会这么做的。
古代犯人受了枪棒伤,都会索要童便服用,活血化瘀,排出瘀毒。现代医学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尿激酶,不就是从尿液中提取出来的吗?中医用尿就是愚昧落后,西医用精品尿就是先进科学?这是什么逻辑?强盗逻辑。
本文来源于网络,由乐聪壹讯进行编辑整理。
乐聪壹讯为“乐聪名医预约”(lecong66)下资讯分享平台,致力于中医传播,分享客观、专业的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