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本草经疏》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要和你说上一病,乃是很多人脸上都有的痤疮。此病的调治之道,“精诚名医汇”曾经多次和您聊过。您可以订阅本号之后详加翻阅。今天,我们要介绍给你的这一良策,乃是在中医界公认的好方法。闲言少叙,先把组方给你——
黄芩10克,黄连3克,大黄3克,野菊花30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0克,公丁香2克,白鲜皮10克。水煎取药汁服用。据相关医案记载,服用14剂之后,效果明显。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乃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周超凡先生。由于此方效果明显,配伍精当,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所以被收录在多部医学专著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学术传薪集》一书,也将其作为精粹验方收录其中。这足见其在中医皮肤病治疗领域中的位置。
那么,此方到底有什么精妙之处呢?列位看官,这要从痤疮生成的原因说起了。
“肺胃有热,上蒸于面”——这是祖国传统医学对痤疮形成机理的高度概括。说白了,脸上有痤疮的人,根本问题在于肺、胃两脏。肺主皮毛。如果一个人肺中有热,肺热上蒸于面,就会形成痤疮。脾胃互为表里。脾胃湿热交蒸,也会循经上行,以颜面发红、油腻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说,这肺热和胃热,乃是导致痤疮生成的两股病邪。
接下来,还有一股热毒,真真是火上浇油。这就是大肠里的一股邪火。列位看官,我们都知道,这肺与大肠相表里。肠中淤热,会很自然地传导给肺。而肺热,也会很自然地传导给大肠。所以,无论是肺热日久还是肠中淤热日久,两者都会互相影响和加重。可以说,如果不清肠中的这股热毒,肺热是难以得到根本转变的。
最后的一股热毒,潜伏在我们的血液中。列位看官,肺热、胃热、肠中之淤热淤积了那么久,自然容易热入血分,形成血热毒蕴。带着热毒的血液不断流经皮肤表面,我们的痤疮岂能治愈?这是最要紧之处了。
综上所处,我们基本理清了调治痤疮的基本方向。好,接下来开始遣方用药,排兵布阵。
清理肺胃之热毒,我们用黄芩和黄连。且说那黄芩,性味苦,寒,入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纲目》里面说:“洁古张氏言黄芩泻肺火,洽脾湿;东垣李氏言片芩治肺火,条芩治大肠火;丹溪朱氏言黄芩治上中二焦火”。可见,这去肺胃之火,我们的黄芩是真正拿手的好药。再看黄连,此药性味苦,寒,入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汤液本草》说得好:“黄连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泻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可见,对于心肺、脾胃之火,这黄连可以一手包办,全部消灭。
接下来,请肠中之热毒,我们用大黄。这大黄,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此药功在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对于肠中的热毒,大黄完全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它助阵,肺中之火不愁清理了。
再看另外两味良药,这就是生地黄和牡丹皮。其中的生地黄,以滋阴凉血生津为主。那牡丹皮,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这两味药能做什么?当然是针对我们的血中热毒来发力治疗了。血热得解,痤疮的好转就指日可待了。
最后,我们用三味药锦上添花。那野菊花,清热解毒,重用30克。那白鲜皮,有一个好处,就是引领诸多药物入皮毛,使得药性更加集中。这么多苦寒之药,我们尤恐伤了脾胃,所以用辛温的公丁香作为调节之剂。这样一来,全方就显得周正、安全了。
列位看官,可以说,这张好方看准了痤疮形成四重基本因素,调动中药世界里的去火高手,一一剿灭,这就难怪效果卓著了。根据医案报道,这好方在应用的三年内,先后治疗热毒型痤疮千余例,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列位看官如果能够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科学应用,也很可能获得良效。诚如是,实乃“精诚名医汇”最大的欣慰了。
全文完。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 ?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