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猩红热的预防常识

作者:艾宝贝育儿宝典 2017-08-27阅读:5475次

【专业育儿知识经验分享,让您和孩子共同成长。欢迎关注,谢谢!】

关于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猩红热的预防常识

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又变化无穷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细菌和病毒活动繁殖最旺盛的时期。

据介绍,每年5月~7月及9月、10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其是在一些幼托机构,可能出现集中发病的情况。因此,要小心提防各种传染病对孩子的侵害。

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传染疾病有哪些?要怎么预防?要注意哪些事项?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是病起病急,伴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5天,宝宝可能有低热(38°左右)、困倦、头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关于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猩红热的预防常识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是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

疱疹性咽峡炎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

关于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猩红热的预防常识

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症状是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皮肤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由于病中发有鲜红皮疹,密集处可以连成红色一片,一望猩红,故有猩红热之称。又因为易在咽喉部位出现红肿溃烂,故中医又叫它“烂喉痧”或“烂喉丹痧”。诊断明确者症状消失后7天方可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需要检疫12天。

做好预防措施:

为做好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猩红热的预防工作,大人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对家中的物品进行消毒,多开门窗通风,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请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3.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做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6.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您的孩子在家出现类似异常情况,请您及时通知本班老师。

7.如幼儿园保健医生在晨检或午检时发现有疑似病例,请家长积极配合,及时带幼儿回家观察或诊治。

8.诊断明确者症状消失后7天方可解除隔离。

9.请帮忙转发出去,让更多的宝爸宝妈知道能够及时做好预防措施,以免更多的可怜的宝宝受此类疾病的苦。谢谢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