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手足口病高发季来了,如何让宝宝不得病?

作者:苏博医学 2017-07-01阅读:721次

每年5-8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该病多发于少儿身上,传染性强,影响范围广。那么,该如何预防?打疫苗有用吗?万一得了如何处理呢?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2016年全国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超690万例,死亡18237人,报告发病率为506.59/10万,报告死亡率为1.33/10万。

数据显示,报告死亡数前3位的是: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51%。

手足口病什么时候最容易爆发?

哪些人容易患病?

手足口病,其实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患者以婴幼儿为主。

孩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高发季节:5~8月

易感人群:5岁以下的儿童,有重症的发生率。

重症高发年龄:大部分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1.5岁到3岁最多。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有什么表现?

该如何处理?

手足口病最大特点,跟它疾病的名字相辅相成,就是孩子的手、脚、口腔出现一些疱疹。

疱疹的特点:

疹子不疼、不痒、不红、不破溃,也不会留疤。

手部:疱疹集中在他的手心,不会出现在手背,手背的疱疹不是手足口。

脚部:疱疹也是这样的,都是出现在孩子的足底,也不会出现在足背。

口腔:口腔的颊黏膜、唇黏膜会出现小的溃疡、小的疱疹,有痛感。

肛周:小一些的孩子,肛周的皮肤也有可能出现疱疹。

轻度症状怎么处理?

轻症的表现:

轻症的手足口典型的表现就是手、脚、口腔处出现有特点的疱疹,患儿发病时,出现发热的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轻症如何处理?

如患儿感染轻症的手足口病,无需太繁琐的处理,因为本身它是一个病毒性疾病,有自限性,是可以自愈的。

此时,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比如孩子出现发烧症状,应尽快进行退烧处理;孩子食欲减退,可能需要补液。

5~7天左右,孩子的症状逐渐减轻,疱疹消失问题就不大了。

重度症状怎么处理?

重症的表现:

1.确诊手足口病以后,高烧3天以上,孩子体温没有下降的趋势;

2.确诊手足口病以后,孩子出现很明显的、很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喘、喘憋、呼吸困难等;

3.确诊手足口病以后,孩子出现精神反应不好、打蔫儿、叫不醒,甚至异常的兴奋;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说头疼,头晕,不舒服,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重症如何处理?

一旦孩子确诊手足口病后,出现以上重症的表现,一定要马上送到医院,及时进行专业医疗处理,以免贻误病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父母们该做些什么?

1.注意隔离患病幼儿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供预防,为避免传染,患病幼儿自发病起应隔离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2.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只要掌握好个人卫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风、运动,病毒自然就会远离你。小儿的玩具应勤清洗,并在阳光充足处晾晒后才可给小儿玩弄。

3.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

4.预防手足口15字诀

“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

有人说打了也没法100%预防,真的吗?

医生建议: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来临之前,及时地给位于高发年龄段的孩子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后,会有一个产生抗体的时间,一般是2周到1个月,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

手足口病疫苗没法100%预防,是真的吗?

疫苗只是针对于重症手足口的预防,不是打了疫苗,就不得手足口了,很有可能接种了疫苗以后,还会感染手足口病,但只是预防了重症的发生。因此虽然没法100%预防,但还是有打的意义的。

一旦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以观察重症的情况为主,其它一些轻症的孩子,只需要进行居家的有效的护理,就可以了。

最后,再次请大家谨记15字防病口诀: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