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卖40亿的儿童“神药”遭质疑:是时候关注孩子的用药问题!

作者:人民眼光 2018-01-19阅读:4869次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很多家长都怕孩子不够健康,有点儿小病小痛就揪心的不行,恨不得马上就好,因此儿童用药过度和食用保健品过度的问题一直很严重。儿童用药需要注意什么?孩子真的需要吃保健品吗?最近,匹多莫德的热点问题引发了我们的相关思考。

一年狂卖40亿,匹多莫德遭质疑

一年狂卖40亿的儿童“神药”遭质疑:是时候关注孩子的用药问题!

主要用于儿科的进口药匹多莫德日前被一篇网文推上风口浪尖。网文称此药为夸大宣传的“神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不明确却在中国“狂卖”,背后存在“巨大利益”,呼吁“放过中国儿童”。由于涉及儿童用药安全、医患关系等,这篇网文引起巨大关注。

被“挂出来”的药品“匹多莫德”,说明书上写着:“本品为免疫调节剂,适用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上下呼吸道反复感染;耳鼻喉科反复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妇科感染;并可用于预防急性感染,缩短病程,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急性感染期的辅助用药。”

质疑者称,匹多莫德在中国一年“狂卖”大约40亿元。而有反对者指出这种“估算”太过草率,认为真正的销售额远达不到这个数。

而至于匹多莫德在儿科使用较多的问题,意大利儿科传染病专业权威专家苏珊娜·埃斯波西托说,这主要与儿童感染率较高有关。

那么此药在中国销量是否偏高?接受采访的临床医生认为必须考虑到几个因素。首先是中国人口基数大,从临床经验来看确实有不少肿瘤患儿在使用这种药物。

一年狂卖40亿的儿童“神药”遭质疑:是时候关注孩子的用药问题!

另一个因素是国人就医用药习惯的影响。前述北京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说,特别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就是生病,并且迷信药物。

这位医生认为,不应该以煽动性言论探讨用药问题,不过也应看到质疑的价值,“引起大家对儿童药物和合理用药问题的关注,谨防滥用,这样的出发点是对的。”

匹多莫德的问题不在使用,而在于滥用。与销售额巨大且“无所不治”的标注说明对应,“匹多莫德”真成了一种“神药”,但这在临床上并不科学。据专家介绍,“匹多莫德”常应用于学龄前儿童。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在不断发育成熟中,不应被轻易判定为免疫力低下并随意用药。因此该药在使用时应当慎重。很明显“预防感冒来一盒、发烧咳嗽来一盒、鼻炎扁桃体炎来一盒、湿疹荨麻疹来一盒”是不负责任的。

谁把“匹多莫德”炼成了“神药”?如果深入探究一下不难发现背后的主使者。首先是处方医生。“匹多莫德”成了“万金油”式“神药”,并且销售额度居高不下,最直接的推手就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处方医生。其次,是家长的盲目跟风。在不少家长看来,增加免疫力,让孩子远离疾病的侵袭,或者尽快脱离疾病的干扰,是维护孩子健康的首要选择,而对于是否慎用,是否适合孩子使用却不大关心。另外就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药师工作人员,按照常理,处方医师开药,但药房药师则负责核发,但在真多医疗机构,这一程序根本没有实行,导致处方药品一般在药房畅通无阻,“匹多莫德”想不“流行”都难。

在“匹多莫德”炼成“神药”的过程中,医生、家长、药师的推手作用不可否认,但如果深入一层分析,我们更容易发现背后的一种现实,那就是家长和社会公众基本医疗常识缺乏,基本卫生保健常识和儿童医疗常识缺乏,也是导致儿童用药安全潜存虞患、用药不规范的基础。而医疗机构缺乏基本用药常识普及、缺乏对用药行为监督机制建设、患者及其家长没有发言权等等,更是背后不容忽视的导致性因素。

用药安全尤其是儿童用药安全事关重大,但从“匹多莫德”炼成“神药”的原因分析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现实中各类隐患堆积成的公共焦虑,以及随意用药、不安全不科学用药的巨大漏洞和潜患。因此,我们必须从“匹多莫德”炼成“神药”的现实中吸取教训,在用药安全尤其是儿童用药安全方面加大干预力度,确保用药安全无虞。其中建立完善医疗机构用药医生处方、药师监督审核机制,建立完善处方药常识宣传普及机制,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普及医药常识建立完善公众监督和用药安全质疑氛围,并推行用药安全责任机制等等,非常必要而亟须。

一年狂卖40亿的儿童“神药”遭质疑:是时候关注孩子的用药问题!

儿童生病需正视,莫要轻易滥用药

今冬流感来势汹涌,孩子更是首当其冲。对此,东城中医医院儿科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表示,冬季是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到医院就诊的患儿中80%以上属于感冒、咳嗽、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冬季感冒,重在预防。”王素梅表示,中医在治疗儿童感冒的同时,会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在下一次流感来袭的时候,减少疾病的侵袭发作。除了药物的治疗外,中医还有一些非常适宜小孩子治疗的方式,如贴剂以及捏脊等方法,尤其是小儿捏脊能促进孩子身体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孩子抵御疾病的能力,还可以解决孩子吃药难的问题。

如果预防工作也做了,但孩子还是感冒了,也不要太着急。“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感冒了,情急之下会给孩子乱用药,这是不正确的。”王素梅强调,不正确用药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不要滥用抗生素。导致感冒的原因有两个,即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绝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因此服用抗生素是无效的,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导致病菌繁殖,加重病情,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细菌耐药或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王素梅提示家长,大多数感冒都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一般来讲,感冒需要5-7天才能完全康复。一般来说,只有在体温高于38.5 时,才能使用退热药。尤其是孩子,更不能一有发热就使用退热药。

一年狂卖40亿的儿童“神药”遭质疑:是时候关注孩子的用药问题!

儿童疾病中以感染性疾病居多,是应用抗菌药物最多的群体。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当会导致细菌耐药产生,还会影响到体内微生态和导致机体免疫稳态失调,并与过敏性疾病发生有关。有调查显示出生后一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次数与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呈明显正相关,儿童哮喘10年间增长50%。在抗生素管理方面,我国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缺乏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网络,可供使用的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品种较少。另外,患儿家长自用药及自购药行为比较普遍,疫苗接种面不广而导致抗菌药物使用增多。

在我们身边,幼儿园晨检时集体给孩子们喷病毒唑(利巴韦林)、喝板蓝根、喷口腔消毒液……这样的现象可谓很普遍,甚至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场景。可是,妈妈们是否知道这些同样也是“被服药”?为什么会出现孩子随意“被服药”的现象呢?

就让我们从口腔喷剂的滥用讲起吧。大致可以追溯到手足口病季节性高发期间,幼儿园为了做到预防交叉感染,将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作为预防用药给幼儿喷用,可能又自认效果不错,随后继续采用含有醋酸氯已定的复方口腔喷剂来做消毒、防病毒的“预防”工作。事实上,这些都不能起到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功效,诸如此类的问题代表着教育者本身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存在误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是值得深究与反省的社会现象。

一年狂卖40亿的儿童“神药”遭质疑:是时候关注孩子的用药问题!

而在家庭中,滥用药现象也不在少数,妈咪爱、保婴丹、七星茶、板蓝根、金银花露……这些耳熟能详的“小药物”往往被当作是儿童保健品来使用,还有海淘的小熊糖、薄荷膏、防流感糖浆……打着安全无害的招牌,让妈妈们趋之若鹜,里面含有的药物成分,你真的知道吗?

这些“小药物”“儿童保健品”“海外产品”的滥用现象的存在,凸显的是妈妈们的无助。一方面,由于整个社会群体对医药知识的匮乏,人们往往盲从与跟风,如板蓝根“预防病毒”的效果就是因某些事件“炒”起来的(大家是否因此会回忆起张悟本的绿豆神话?);另一方面,由于医药体制的不完善,对某些药物,特别是中药、中成药的审批不够严谨,加上某些药物的名称本身给消费者形成误导,导致人们的从众心理愈加严重;最后,某些药品、保健品在广告宣传上的不实与夸大,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夸大了商品的神效,让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们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滥用,也就成了常态。

至于海淘的那些“神奇药物”,背后的安全隐患就更多了:语言的不通会导致不少妈妈连附带的说明书都读不懂;而海外商品在流通环节缺乏监管、出处不明更是会将宝宝的健康推上风口浪尖。

当你过度依赖药物的时候,可能就会相信疾病可以通过“被服药”这样的手段来预防。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长本身,给孩子滥用药,是好心办坏事,是以爱之名下的无知之举。

当你不过度依赖药物的时候,就可以有很多积极的方式,通过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来预防疾病、减少孩子生病的概率:加强和平衡孩子的营养;有意识地增加孩子的体格锻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作息,保质保量睡好觉;使孩子始终能保持一份好心情……这些都能使孩子的免疫力更上一层楼。

一年狂卖40亿的儿童“神药”遭质疑:是时候关注孩子的用药问题!

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要提升家长对药物的认知度。我们始终提倡,当孩子生病,请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即使你可以在药房买到儿童OTC药品,即使你已经掌握不少医药知识,以期在家中为孩子进行自我药疗,你也需要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小心谨慎地使用药物。让我们记住,药品是把双刃剑,用对症是药,不对症是毒!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心存敬畏来用药。

儿童需要保健品吗?

以前,“保健用品”只是瞄准老年人或病人,但现在各式各样的儿童保健品却占领了很大的市场空间。不管是吃的、用的、玩的,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导购在售卖时,也多会反复强调这些保健品的治疗功效,许多家长在选择时无所适从。

这些保健品是否真能如同广告宣传那样给孩子们带来最好的爱呢?近来,有关儿童保健品的功效质疑以及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消费者真应该擦亮眼睛仔细选购。

纵观儿童保健品市场,补钙、健脑、增加智力等等,种类繁多,更有的保健品宣称直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堪称“十全大补丸”。这边是商家的广告吹得天花乱坠,那边是家长们爱子心切“不差钱”,可就是不知道孩子吃了这些保健品到底有多大用。家长“不差钱”,大包小包的保健品买回家,乱给孩子吃保健品的家长,差的不是钱,而是智慧。总之,无论增加什么样的营养品,首先要保证孩子的正常饮食,注意调理好小孩的脾胃和消化功能,逐渐让孩子恢复营养的平衡状态。

一年狂卖40亿的儿童“神药”遭质疑:是时候关注孩子的用药问题!

专家提醒,正常发育的儿童只要能够平衡地摄入各种食物,就可以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滥用保健品可能会适得其反。营养师孟炜说:“儿童发育需要的营养素一般都能在天然食品中找到,所以,正常发育的儿童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就可以均衡地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于儿童是否缺乏营养,家长应该带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孩子身体缺乏某种营养成分,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营养品。盲目听信夸大的广告宣传,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导致性早熟、营养过剩、成年病等问题。”

给宝宝吃保健品的几大误区

一、“牛初乳素”和“蛋白粉“比母乳有营养吗?

牛初乳与常奶相比泌乳素的含量大约高4倍,生长激素的含量大约高10倍,促性腺激素大约高1倍。儿童其实不宜多吃。

对于婴幼儿来说,为了促进孩子生长发育额外选择蛋白粉来吃也是错误的。主要因为孩子的肾脏发育不健全,过高的蛋白质会严重损害孩子的泌尿系统尤其是加重肾脏负荷,因此我国规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每100克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1~20克。如果家长给孩子额外补充蛋白质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吗?

二、孩子长不高,吃钙有帮助吗?

孩子长不高,不一定是缺乏钙,遗传、睡眠状况、运动量、情绪及压力都可能影响。

若要让孩子吃钙片,一定要注意分量。人体内的钙与磷、钙与镁须维持一定比例,过量的钙造成“钙磷比”、“钙镁比”失衡,反而让骨骼合成效果差,带来反效果。

三、吃鱼油真的会让孩子更聪明吗?

鱼油主要的成分是EPA和DHA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鲑鱼、鳕鱼、沙丁鱼、秋刀鱼等深海鱼类中。

但是吃鱼也有学问。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市售鱼油通常会添加维生素E抗氧化。常常吃深海鱼的小朋友,建议要适量补充维生素E及C,以防氧化。

四、孩子非常偏食,给他补充维生素好不好?

补充维生素应以综合维生素为主,因为综合锭剂中各种维生素含量都不高,通常不会过量或产生副作用。

维生素A、D、E、K为脂溶性,服用过量会囤积体内,不易排出,造成中毒。父母常喜欢让小朋友吃鱼肝油,但鱼肝油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与D,过量容易囤积体内中毒,引起脑压升高,不如在一般食物中如蛋黄、牛奶、红萝卜、动物肝脏中,摄取维生素A及D。

维生素B群及C是水溶性,过量较容易随着尿液排出,相对安全,但也会造成肾脏负担,或造成结石的情况,还是适量服用为宜。

五、市场上"适合各年龄段”的保健品对宝宝有益吗?

如今市场上的儿童营养品名目繁多,有的更是打出了“适合各年龄阶层”的旗号,其实有些儿童营养品的成分并不十分明确,有的虽然只含微量激素,但若长期服用也有可能在体内累积,引发儿童“性早熟”。对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家长不必让孩子吃营养保健品,即使是那些体质虚弱、发育滞后、需要进补的儿童,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能盲目听信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