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水止不住,小儿推拿这样治

作者:云南中医 2018-02-08阅读:1061次

流涎,也就是流口水,中医又称“滞颐”,是指小儿口中的涎液不自觉地从口内流出,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经常流涎,耗伤小儿津液,因多数患儿饮食和精神均正常,家长们未能引起重视。

流涎的原因很多,当小儿看到好吃的东西,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刚刚出生的幼儿;因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善,加之嘴的容积比较小,还不会调节嘴里的口水,食物刺激后唾液过多而发生流涎,这也是正常的,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吞咽功能和神经系统不断发育完善,这种流涎现象会自然消失。如果1岁以上的小儿口水流得过多,自动溢出口外,由于长期流口水,致口角两侧潮红,甚至发生糜烂,并伴有纳呆、便溏、眠差,这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寒,廉泉松弛,不能收摄津液,脾胃积热,而上蒸廉泉,以致涎液从口中流出。依据中医流涎症的原因,把流涎分为两型脾胃虚寒型和脾胃积热型。

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寒的患儿,流出来的口水比较清透,一般脸色是白色的,嘴唇血色淡,手脚不温,食量较少,大便稀,舌淡苔薄,指纹色红。

脾胃积热型

脾胃积热的患儿,流出来的口水比较粘,嘴里大多有一股酸臭味,经常口干、口渴、想喝水,大便一般秘结难解,舌红苔黄腻,指纹色紫。

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治疗流涎效果显著,下面介绍一种流涎常用基本操作手法:

1、摩腹:用手掌面或四指指腹摩腹5分钟;

2、揉廉泉:用中指指端在患儿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作揉法,约300次;

3、按揉脾俞、胃俞: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200次(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揉胃俞200次(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挤捏:以拇指与食指两指呈对称着力,自龟尾开始,双手一紧一松交替向上挤捏推进至大椎穴处,每次捏3-5遍。

以上手法可每日操作1次,每次操作时间不少于十分钟,小儿皮肤娇嫩,手法要轻柔深透,刺激强度要适宜。

家庭护理

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宝宝的嘴边抹来抹去,容易损伤皮肤,要用非常柔软的手帕或餐巾纸一点点蘸去流在嘴巴外面的口水,让口周保持干燥。

宝宝口水流得较多时,妈妈注意护理好宝宝口腔周围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让宝宝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

为防止口水将颈前、胸上部衣服弄湿,可以给宝宝挂个全棉的小围嘴,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的布料是围嘴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