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婴儿在睡梦中离世……给所有新手爸妈敲墙警钟!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mp 2018-02-16阅读:4802次

近日,小宣(宣克炅)的一则微信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婴儿睡眠安全问题的关注。

2月8日,上海一名5岁女婴因捂在被子里的时间过长离世。据其父亲自述:当时这名仅5个月大的女婴因为捂在被子里时间过长,已经出现窒息症状。

事发后,医院医生从凌晨2点多一直抢救到3点多,最终因窒息时间过长不幸宣告死亡。

在人们的印象中,婴儿的睡眠应该像“睡得像个天使”一样美好。

但是,你知道吗?美国每年约发生3500例跟睡眠相关的婴儿死亡,包括婴儿猝死综合征、意外窒息等。同样,这也是中国五岁内儿童,尤其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90%的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在婴儿6个月内,其中高发点在1-4个月。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和睡眠关系密切!那么,宝宝究竟应该怎么睡?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泌乳顾问周菲菲提醒:婴儿的睡眠安全千万不可大意,这几件事千万别做错!

我们要明确安全的睡眠姿势

为了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婴儿应该采用

仰卧位

仰卧位

仰卧位

直到1岁!

另外两种睡姿就不怎么安全了!

✘ 俯卧位

俯卧位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

俯卧位会增加婴儿再次吸入其呼出废气的风险,导致高碳酸血症和缺氧

俯卧位会增加婴儿过热的风险

俯卧位会改变婴儿心血管系统的自主控制,特别是在婴儿2-3个月大小时,这可能导致婴儿脑部缺氧

俯卧位可以在宝宝清醒并有大人在旁边观察时使用

✘ 侧卧位

侧卧位婴儿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跟俯卧位相似,甚至有研究显示,侧卧发生风险的概率比俯卧位更高,特别是侧卧婴儿的胃部受到压迫时!

侧卧位是不稳定的,一个婴儿从侧卧位转变成俯卧位的概率明显大于从侧卧位转变成平卧位的概率

网上流传的这段视频,记录了一名侧卧位的婴儿窒息的最后一幕,让人痛心疾首!

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曾发起“仰卧睡觉”运动,这些国家的SIDS发病率已明显降低。在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SIDS的发病率降低了50%以上,其他国家在开展鼓励非俯卧位睡眠的运动后,SIDS的发生率也呈类似下降。

看到这里,您一定想问:

我的孩子吐奶比较严重,需要侧过来睡吗?

事实上,和您想象的不同,仰卧位不会增加婴儿窒息及误吸的风险,即便是存在胃食管反流问题的婴儿。

美国儿科学会表示:仰卧位对SIDS的保护作用超过了胃食管反流患儿采用侧卧或者俯卧体位带来的益处。

有些父母会在宝宝刚吃完奶,没有睡着时采用侧卧位,这个方法可行,但需要大人在旁观察,如果大人离开,请把宝宝恢复到仰卧位!

还要注意其他一些

影响安全睡眠的环境

温度适宜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觉得冷!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婴儿穿戴衣物越多,盖的被子越厚,室内温度越高,都会使SIDS的风险增加。

同房间但不同床

婴儿应在父母房间的婴儿床或摇篮中睡觉,但不应与父母在同一张床上睡觉。为了方便,婴儿床或摇篮床可以紧挨父母的床。

婴儿床的安全

婴儿床需要符合安全标准,包括坚实的床垫、舒适的配件,没有可以下降的边。

床铺表面应该是坚实、平整的。一项研究显示,柔软寝具使SIDS的风险增加至5倍,在柔软寝具上采用俯卧位睡姿使风险增加至21倍。

床上不放多余的床品、衣服等宽松寝具,宽松的寝具(如毯子、被子、枕头、填充玩具、羊皮寝具)也可使SIDS的风险增加至5倍,这与睡姿无关。

不使用床围。婴儿床的防撞床围尤其可导致婴儿“窒息”死亡,在美国,2006至2012年的7年间,至少有48名婴儿死于该原因。

婴儿床周围及上方没有电线等危险物品。

美国儿科学会不推荐使用旧床,可能不符合最新的安全标准。

只让宝宝睡在婴儿床上

汽车全座椅、提篮、婴儿车、秋千等不能作为常规的睡眠工具,这可能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和斜头畸形,因宝宝的头部控制力差,坐姿时会扭曲头部。

其他能保护婴儿睡眠安全的因素

戒烟

SIDS的发生率随着母亲吸烟量的增多而上升,因此母亲应该在孕期戒烟,并且不让婴儿接触到二手烟。

戒酒

母亲饮酒是一个重要的SIDS危险因素,一项研究显示:SIDS与围孕期母亲饮酒和早期妊娠酗酒显著相关。

使用安抚奶嘴

睡觉时使用安抚奶嘴(“替代奶嘴”、“橡胶奶嘴”)似乎可降低SIDS的风险,鉴于风险明显降低,AAP建议睡觉时使用安抚奶嘴,只要不影响建立母乳喂养即可。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SIDS的风险,纯母乳喂养对SIDS的保护作用更强于混合喂养。

原因在于,生理睡眠的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从睡眠中醒过来(从睡眠中自我唤醒的能力是婴儿对睡眠中压力保护的重要生理反应),另外一个原因,母乳喂养能降低婴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而感染是部分SIDS发生的原因。

最后,再次要提醒各位爸妈一定要科学育儿

不要被所谓“传统”而耽误了宝宝的健康

警钟长鸣,你我共勉!

撰文|周菲菲

编辑|张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