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尿床不是小事,还伴有这个特点就要赶紧看医生了!

作者:北京东区儿童医院 2018-03-01阅读:2729次

妈妈买了一把黑科技的小吹风

据说要3000+

嘎嘎嘎

我觉得吹风还有一个好用途

那就是吹干我画的“小地图”

几乎每个妈妈的记忆册里都藏着

宝宝“画地图”的记忆

宝宝尿床到底是不是病?

宝宝尿床都会随着年龄增大而自然消失吗?

宝宝尿床对身体有危害吗?

怎么做才能不让宝宝尿床?

面对家长们对于宝宝尿床的各种疑问和焦虑,东东专门请来了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小儿肾脏•遗尿专业知名专家、主任医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建萍为您解疑答惑!

疑惑1——宝宝为什么会尿床?

婴幼儿由于排尿控制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尿床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增加,孩子逐渐能控制排尿,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就不再尿床了,孩子偶尔出现一两次尿床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到了5周岁之后,每周尿床超过两次,那就可能是患上了遗尿症。

疑惑2——如何判断宝宝尿床的严重程度?

一张图测试宝宝尿床严重程度!

疑惑3——宝宝尿床到底是不是病?

儿童遗尿症(又称夜遗尿,俗称尿床)是一种常见疾病。在临床上指5周岁以上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据统计资料表明,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遗尿症,并且有2-3%左右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疑惑4——宝宝尿床会随着年龄增大自然消失吗?

正常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各方面机能逐渐完善,尿床行为会自然消失。如果孩子超过5岁每周尿床次数超过两次,白天也有尿床现象,甚至有尿频和尿急的问题,那就需要医生干预了,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疑惑5——尿床对宝宝有哪些危害?

遗尿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生活,孩子会感到羞愧、尴尬,比如不敢在朋友家留宿,还会出现自卑、注意力分散、脾气暴躁、缺乏勇气、不合群、社会适应能力差等表现,甚至出现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症、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等),且可持续到成人期。

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尿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

疑惑6——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宝宝患遗尿症?

遗尿症非常复杂,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

继发性遗尿症:脑瘫、脊髓性疾病、神经性膀胱等神经系统有问题的孩子,往往伴遗尿症状;泌尿系统畸形患儿会引起尿失禁的症状;部分有泌尿系感染、尿频综合征的孩子,白天睡午觉也会尿床;尿崩症、糖尿病等内分泌有问题的孩子,即使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没有异常,也容易尿床或尿裤子,

原发性遗尿症:据相关文献报道,约70%的患儿有明确的遗传史,父母一方有遗尿行为,其子女发生遗尿的几率大概有40%,若父母双方都有遗尿病史,几率能达到70%左右。还与其他因素如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膀胱功能不完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睡眠觉醒障碍、夜尿产生与膀胱容量不匹配等有关。

疑惑7——宝宝尿床了,妈妈应该怎么做?

儿童遗尿症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医学上对于遗尿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如科学干预,大部分遗尿症是能够治愈的。所以,家长如果怀疑孩子患了遗尿症,一定要尽早就医。

家长的配合程度也至关重要,家长耐心对待孩子尿床的习惯,不能打骂、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要给孩子树立信心,告诉他怎么客观地认识这个疾病,帮助孩子慢慢克服自卑心理,多鼓励。在生活中要避免孩子白天过度兴奋和睡前饮水过多,减轻症状。

黄建萍知名专家、主任医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 小儿内科常见病、疑难重症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小儿肾脏疾病如小儿遗尿、小儿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血尿、蛋白尿、溶血尿毒综合征、遗传性肾脏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急慢性肾衰竭等儿童肾脏疾病有精深的研究和良好的治愈效果。

专家简介: 198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1990年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北大医院儿科,从事儿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1992至1993年期间,应国家卫生部委派赴澳门地区,支持该地区的医疗、教学工作,对于各类小儿内科疾病均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于小儿肾脏疾病的诊治及肾脏病理分析,对小儿狼疮肾炎,有精深的研究。2002年和2004年分别在香港和澳大利亚进修,从事儿童肾脏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及国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新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实用儿科肾脏病学一最新实践进展》、《七年制教材《儿科学》、《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南》等多部儿科专著的编撰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北京分会常委、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及临床儿科杂志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