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正常吗?

作者:家庭用药杂志 2018-03-06阅读:5952次

龚燕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产科

●●●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面对着初降人间的小精灵,那种为人父母的感觉变得真实而立体,充满了欢喜与疼爱。也许您做了足够多的准备,但宝宝的哭笑、吃喝、排泄,所有的变化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宝宝的一些生理特点,都会引起父母的疑问:我的宝宝正常吗?

新生宝宝的“出厂设置”

1. 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正常体温36~37.2℃,体温超过37.5℃可见于室温高、衣被穿太多或太厚等。

2.皮肤

新生儿出生时皮肤上覆盖一层灰白色的脂样物,这是胎脂,这种物质具有保护新生儿皮肤、减少散热的作用,可自行吸收。耳后、头皮、腋下、腹股沟及其他皱褶处较多,可用植物油或婴儿油擦拭掉。新生儿上颚或牙龈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它是上皮细胞堆积和黏液腺分泌物堆积形成的,俗称马牙。新生儿哭的时候,常常可看见他的口腔两边颊黏膜处较明显地鼓起如糖丸大小的东西,俗称螳螂嘴,其实它是颊黏膜下的脂肪垫,吸奶时就是靠脂肪垫的吸力,造成口腔内负压,使乳汁易于流出。

3. 呼吸循环系统

新生儿的肋间肌较弱,以腹式呼吸为主;代谢快,需氧量多,呼吸浅而快,40~60次/分,2天后降至20~40次/分,而且呼吸节律不齐。鼻腔短小,上呼吸道防御能力差,容易造成鼻腔堵塞。新生儿心率较快,睡眠时平均120次/分,随时可增至140~160次/分,容易受啼哭、哺乳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范围为90~160次/分。新生儿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及内脏,故四肢易发冷、青紫。

4. 消化系统

新生儿胃容量较小,胃呈水平位,胃贲门括约肌(胃上入口)不关闭,吃奶后、打嗝时或睡着时会有奶液流出嘴角,这是正常的溢奶现象,每次喂完奶后可竖起宝宝,手空心拍后背,拍至打嗝,睡觉时侧卧位。如果宝宝呕吐频繁、奶汁喷射较远,呕吐物有血液或黄绿色物质,剧烈哭闹、体重增加不良,则要及时就医。

5. 排泄系统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排出胎粪,呈墨绿色,黏稠,没有臭味,胎粪是胎儿期的肠黏膜的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组成的,于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2~3天内排完,哺乳后渐转成淡黄色糊状,一般3~5次/天。如24小时未排胎粪,应作进一步检查,排除消化道发育异常。小便于出生后不久排出,第一天4~5次,以后逐渐增多,如12小时未排小便,应作进一步检查。

6.神经系统

新生儿大脑皮层及锥体束尚未发育成熟,新生儿动作慢而不协调,肌张力较高,哭闹时可有肌强直;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有吸吮、吞咽、觅食、握持、拥抱等先天性反射活动。

宝宝作为一个新生命,刚刚从温暖的子宫来到外界,会有一些过渡期的特殊症状,新手爸妈会提心吊胆地以为宝宝生病了,其实,以下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宝宝的正常现象别担心

1. 生理性体重下降

宝宝出生后2~4天体重会下降,这是因为最初几天进食量较少,随着皮肤及呼吸时肺部排出的水分和大小便的排出相对较多,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10%,4天后随着奶量的增大,进食增加,体重开始回升,7~10天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2.生理性黄疸

宝宝出生2~3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产生大量间接胆红素,而肝脏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不能使间接胆红素全部结合成直接胆红素,排出体外,造成黄疸。

3.生理性乳腺肿大

宝宝出生后3~5天,乳房肿大如蚕豆大小,有的还可出现乳汁,男女宝宝都会出现,这是受妈妈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的影响,约2~3周消退,切不可进行挤压、按摩,除了给宝宝带来痛苦,还可发生乳腺炎,甚至病菌扩散全身,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4.假月经和白带

少数女宝宝出生后5~7天可从阴道流出少量血液或者白色分泌物,这是受妈妈体内雌激素的影响,持续1~2天自行停止,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出血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则要就医。

5.生理性脱皮

宝宝出生几天后,稚嫩的皮肤开始脱皮,像涂了一层浆糊,干裂开来,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皮肤新陈代谢快,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

6.夜啼

哭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一种运动,可以促进肺的发育,所以不一定哭就是生病不舒服了。由于出生后对环境不适应,新生儿不分黑夜和白天,往往白天安睡,夜间啼哭,和大人生物钟正好相反,而让大人误认为是生病而出现夜啼的特殊现象。可以在白天适当逗醒宝宝,保持充足的光线,不要抱不离手。夜间睡前喂饱,环境安静,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长,啼哭会日渐好转。

新生宝宝抵抗力差,生理发育尚不完善,但大多宝宝是健康的,新手父母不必过度紧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尽情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吧。

编 辑:姚小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