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裂变: 从同心同德到父子反目, 手足相残, 却迎来盛唐繁荣

作者:青青历史 2017-07-03阅读:1310次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这场有名的政治运动,其实是父子之间的殊死搏杀。

以下野蛮菌将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李世明在建立唐王朝中屡立战功,同时有智有勇,李建成因此对李世民非常不放心,想结合同党谋害李世民。

然而帝者无亲,霸者无情,尸山血海铺就漫漫帝王路,从来不止是敌人的,也包括自己血亲骨肉的。

兄不兄、弟不弟、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俱在一场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

对决双方集团的真正主角,正是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这两代英主。

至于太子李建成,他的遭遇当然令人惋惜同情,却仅仅是一个配角罢了。

武德年间的李世民,远不止是个朱棣式的带兵亲王,也不止是个韩信式的开国功臣。

李渊一路进军不停滥赏,几乎见人就发世袭国公的帽子,全盘承认关陇集团和关中世家的权力与利益,才得到他们一致支持。

但是这样做最大弊端就是,李唐政权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成为形同西魏北周的西北武人之军阀政权,朝堂上的利益已经被他们分割完了。

李渊才任用次子李世民为主帅主持统一战争,才给他种种荣衔权柄,许他自行招降纳叛开府治事,吸纳那些朝堂上容纳不下的全国各地的英才与利益集团。

武德六年,从太子李建成出征刘黑闼起,李渊便开始着手遏制李世民集团权势,加入了李建成一方。

李世民身兼诸多政府加官,天策府势力之大,与东宫太子并行行文号令唐朝各地官府,权势更远超一个正常皇子亲王所应得。

这一切并非是李渊对次子无节制溺爱所制,也不单是为酬其战功,而是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借机招降纳叛、不断培植自身势力,早已经到了势大难制的地位。

李世民的势力根基、支撑他和李渊对抗的根本,就在于收拢的这些非关陇势力。他们迫切需要在新帝国政治舞台从关陇集团虎口夺食,是以选中了李世民这个代言人。

李世民的能力足以让关东群豪们折服,他们更坚信追随李世民前景远大,因此天策府一时谋臣如云,猛将如虎。

李渊甚至一度打算放弃关中迁都襄阳, 但此时双方都早已是骑虎难下,不解决掉天策府这个畸形怪胎,唐朝政府的政治体制的正规化就根本无从谈起。

而对天策府的任何削权行为,都必然遭致李世民集团的剧烈反弹,让朝局更加动荡。

没想到,李世民竟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在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发动了那次事变。

玄武门之变以牺牲李渊的权柄与自由、及其二子十孙、几千将士性命为代价,避免了一场规模更大、程度更激烈的内战,让天策府集团整合到唐朝政府中枢,对李唐社稷、天下百姓而言,亦算得上不幸之万幸了。

英雄一世的李渊,临老居然会千古艰难唯一死,让李世民省去了一番说服天下的周折与整合中枢的血腥。

李渊出于王朝建立者与族长的立场,选择了顾全大局妥协,而不去鱼死网破。其无疑就是父与子对权力的厮杀与争夺,最终李世民赢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