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医生该追求什么样的治疗效果?

作者:儿科医生眼中的世界 2018-03-25阅读:4684次

昨天,在我的儿保门诊,看了一个抽动症的大孩子。孩子母亲经人推荐之前在好大夫先和我联系了一下,这一天,带孩子从外地专门找我咨询。我看到,孩子长得文文静静,大大的眼睛很漂亮。

可是,在我给孩子检查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少言寡语,吐字不清,交流起来有点傻乎乎的感觉。我查看了孩子在某医院就诊的用药情况,孩子竟然被使用了两种抗癫痫药物!而孩子的脑电图是正常的!我问家长,既然没有癫痫,为什么愿意接受这样的治疗方案,家长说,感觉孩子抽动的太厉害了,看上去很难看,所以接受了这样的治疗方案。家长说,孩子已经一年没有上学了,感觉吃药后,智力也落后了。

我听了孩子的故事,心理很难过。对于某神经专家的治疗,我无权点评。但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治疗效果,让孩子表面上看上去完美,让孩子看上去没有了怪动作,这就是最好的治疗效果吗?

治疗了身体上的疾病,却同时或者过度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以为,这并不一定就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我的孩子曾经也得过抽动症,脑电图检查有一度还不太好,但是没有达到癫痫的诊断指标,某教授也曾建议给我的孩子试用抗癫痫药,但是我拒绝了。 抽动家长的那种心理的煎熬,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切身体会到。曾经的我,会神经兮兮的按住他抽动的小脸,希望在我的按压后,怪动作奇迹般的消失;曾经的我会偷偷的拿着手表,看着秒针,偷偷数着他有着怪动作的次数;曾经的我,半夜里想到孩子的疾病而以泪洗面,看到治疗不如预期那样好转得快的情况下,我焦虑的去找了心理咨询师......

“如果上天只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一个是身体不健康但是心理健康的孩子,你会选哪一个?”当心理咨询师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豁然开朗。我明白了,如果一味的追求身体健康,没有了心理健康,那更加可怕。任何的担心和焦虑对孩子的治疗没有任何的帮助,自己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唯有积极面对!

凡事至少有三种解决办法,关于治疗,也有无数种选择,我选择了保守治疗,除了严格的忌口可疑食物,给予副作用很小的药物以外,我也迈入了心理学习,家长教育的课堂,除了自己不断的修行,我也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到家长们意识到身心同治的重要性。

在我的帮助下,不少过敏的孩子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比我儿子大两岁的男孩子,孩子也是过敏体质,冬天的时候持续的咳嗽,各种检查和治疗的药物都用了,效果还是不好。后来,孩子也是看了神经科,被医生诊断了抽动症,然后被吃了某种抗精神病类的药物,后来,症状是改善了,但是精神很差,还不断的流口水。在我的建议下,暂停了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忌口,然后孩子的爸爸把孩子带到温暖的三亚住了2周,孩子的咳嗽突然完全消失了,后来回到西安,再也没有复发过。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这样幸运的快速好转,我也不是说,抽动的孩子都能放弃专业的西医治疗,去所谓的保守治疗。我想说的是,面对慢性疾病,家长需要的修心,同时,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案,在不过度影响孩子心理发育的情况下动态观察和治疗。我的个案经验,肯定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家长和医生,面对有些疾病,不要过度依赖药物去追求看上去的十全十美,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和疾病和睦相处。

面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我也曾经走过不少弯路,我过度的强调了忌口的重要性,忽视了感染还有其他治病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尽管我的治疗方法,也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但是,还是有很多孩子家长非常理解我的用心,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是想找到尽量少用西药的方法,去治疗好孩子疾病的方法。作为一个好医生,一定要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如何把握一个度,应该是我们一生需要修炼的地方。

医生不是神,再权威的教授也会有误诊的时候。每个医生,都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不同医生的治疗处方,一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想,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每个医生都是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去治疗疾病的。否则,他就不配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