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郭爱华医生讲:如何让宝宝吃得好长得好——漫谈小儿的脾胃养护

作者:儿童健康俱乐部 2018-04-03阅读:5931次

在中医科的门诊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家长在喂养中存在的诸多误区:不顾孩子的年龄,过度进补;只关心孩子吃的多不多、好好不好,却不考虑孩子是否能良好的吸收;对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节制不够……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中医学的角度,围绕着儿童脾胃的养护,来谈谈孩子的喂养问题,一起学习怎样让宝宝吃得好、长得好。

温馨提示:不方便看视频的妈妈下面还有图文版哦~

现代城市家庭中的物质和经济条件都越来越好,家长们也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足够好的物质条件,提供了充足且多样化的食物。然而,家长却常有这样的困惑:已经给孩子提供了足够好的食物、参照营养理论去喂养、但孩子的营养状况仍不理想,问题到底出在哪?

首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食物就等于营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谓营养,是指人体从外界摄取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样我们就明白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只有被人体吸收,才算完成了营养过程。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除了关注营养的摄入,更要关注营养的吸收。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可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矿物质、水和纤维素。关于七大类营养物质的对孩子生长发育的作用,我们都不陌生。然而,我们喂养孩子的过程,不等于给手机充电—充电器插上手机,电就会充满。人体是复杂的机体,食物进入孩子的身体,如果吸收不良,那么营养就不能发挥作用,而影响吸收的关键一环,就在于脾胃功能。

很多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中,都有对脾胃功能的解释:滋养濡润五脏的气血津液,皆有赖于脾胃的化生和输布,五脏在生理上密切联系,且以脾胃中心”。由此我们看到,脾在人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中,是很重要的枢纽。

然而小儿由于以下特点,会发生“脾常不足”:

❶小儿脾胃功能尚不健全,表现为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差,正常肠道菌群尚未建立,胃肠动力功能易于紊乱等;

❷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为多,婴儿脾胃运化功能负担较重;

❸饮食不能自己节制,寒温不能自己调整,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运化失常,从而发生积滞、吐泻、厌食、疳症等;

因为小儿脾胃“常不足”,所以喂养不当很容易导致脾胃损伤进而影响健康,在中医典籍《脾胃论》的中就提到过“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在中医儿科著作《幼科挥发》中也详细提到:"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

知道了脾胃在营养运化中的重要性,那么家长肯定很想知道:引起孩子脾胃功能失调的常见原因有那些?该如何避免呢?

导致孩子脾胃失调的常见原因包括:

先天不足:比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如今,喂养不当可说是造成孩子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了。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倾注了不少心血,唯恐孩子长得慢、吃的少,营养喂养过度,一不小心就导致孩子的饮食无节制;

过吃油腻甘醇、生冷:在非炎热的季节中,吃过多生冷的水果,寒凉的水果损伤脾阳,阳气不足则导致脾胃功能低下,消化不良,导致营养吸收不佳;此外,孩子贪食寒凉的食物比如雪糕、冰淇淋等,家长却未予以节制,导致脾胃运化失调。

热病之后津液受伤;

大病之后,过度进补:大病之后,孩子的脾胃功能减弱,这时适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等胃气自然恢复后再逐渐补充,但很多时候家长不了解,病后给孩子喂太多,导致脾胃失调;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小儿常见脾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腹痛、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厌食、积滞、疳症、婴幼儿吐乳、便秘等。如何避免孩子脾胃功能失调呢?下面我们根据不同的喂养阶段,来讲讲孩子喂养的要点。

新生儿和婴儿哺乳

古人很重视婴儿哺乳的方法,对新生儿就强调按需喂养。在《普济方-卷之一》中强调:益得乳母按时乳,五令小儿饥,亦不可令小儿伤饱,易致呕吐,切要调和脏腑“;在《备急千金要方-初生出腹第二》中强调:“凡乳母乳儿……如是十返五返,视小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

上面这些文字,都体现了古人在婴儿喂养上的智慧,那就是: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个体,对营养的需求、摄入能力、消化能力都各不同,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喂养方法,不能刻板的定时定量喂养。关于个体化喂养,这在母乳亲喂的情况下可能并不难,对于人工喂养的孩子需要更注意,例如奶粉的使用说明中,可能会根据孩子的体重、年龄等,给出喂养的量、次数等,但是每个孩子摄入、消化能力都不,按统一标准去喂养每个孩子,并不合适,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喂养的白白胖胖非常好,但过度喂养易伤脾胃,所以孩子出生后的喂养,我们应当借鉴古人的智慧。

对于尚未添加辅食的孩子来说,夜奶、迷糊奶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样好不好呢?我们说,小婴儿有夜间进食的需要,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需要建立规律的睡眠和喂养,并且将睡眠和进食分开。有时候家长会觉得,宝宝白天吃的不好,睡觉迷迷糊糊的时候喂,一次能咕咚~咕咚~喝不少!这样的喂养方式并不可取:睡眠的时候,身体各项功能包括脾胃功能,都是在低水平运作的,这个时候给孩子喂奶,看似喝了不少,但对脾胃的伤害也同时也发生了,所以可能发生孩子胃口越来越不好的情况。

关于添加辅食

在辅食添加上,我们今天想重点提醒爸爸妈妈的是,不要过于迷信米粉。并不是米粉不好,而是因为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常会看到,家长认为米粉中添加了各种营养素、营养好又易消化,所以孩子都1岁了,还在喂米粉,忽略了其他的食物,这是不妥的。孩子添加辅食不仅仅是添加营养,还有对各类食物的接受程度训练、进食训练、咀嚼训练等。如果在孩子应该添加某些食物的时候没有添加,那么后面会越来越难加。

此外,我们要为粥来正名。可能有家长听说过,粥的营养密度较低,这仅仅是从食物成分的角度去分析,没有考虑到大米等谷物在熬煮过程中产生的益气功能,因为煮粥用的大米,在中医里是一味补阳、养胃气的药。添加了一些其他食物的粥比如小米、玉米、南瓜,肉糜等,都是很好的,并不比米粉差。需要提醒的是,腹泻、病愈后等可以吃粥;呕吐的时候不要吃粥,因大米促进胃酸的分泌,会加重呕吐。

关于水果的食用

在中医理论中,“五谷为主,五果为辅”。水果的食用时间,以饭后为佳,因为空腹吃水果易损伤阳气,时间久了会影响脾胃。吃过饭后,胃里有热菜热饭,吃点水果,增加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摄入是不错的。

对于吃水果,家长也有个误区,认为鲜榨果汁的维生素丰富,甘甜可口,宝宝爱喝是好事。其实,一定量果汁的产生,需要较多量的水果才能制成,而水果过量易伤脾胃,并且易产生饱胀感,打乱孩子的饮食结构。

讲过了儿童喂养的一些注意点,下面我们根据不同体质孩子的日常养护,跟爸爸妈妈们分享一些要点。

寒性体质孩子的养护

这类孩子的特点是:身体和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不爱活动,吃饭不香,食生冷食物容易腹泻,大便溏稀。

日常中医保健要点:

平日:捏脊5次,揉内劳宫100次;

宜食辛甘温之品:如羊肉、鸽肉、牛肉、鸡肉、核桃、龙眼等;

忌食寒凉之品:冰淇淋、冰冻饮料、西瓜、冬瓜;

热性体质孩子的养护

这类孩子的特点是:形体壮实,面赤唇红,不喜欢热的东西,喜欢凉的东西,口渴时爱喝凉水,烦躁易怒,贪吃,大便秘结,易患咽喉炎、扁桃体炎、感冒后易高热。

日常中医保健要点:

清天河水,每回推200次;

宜食山淡寒凉的食物:苦瓜、冬瓜、萝卜、绿豆、芹菜、鸭肉、梨、西瓜等;

忌食辛目温之品:如羊肉、鹤肉、牛肉、鸡肉、核桃、龙眼等;

虚性体质孩子的养护

这类孩子的特点是: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不爱活动、汗多、饭量少、大便溏软,易患呼吸道感染和贫血。

日常中医保健要点:

补五脏:脾、肝、心、肺、肾各100次;

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气血双补。多食羊肉、鸡肉、牛肉、海参、虾蟹、木耳、核桃、桂圆等;

忌食苦寒生冷食品:苦瓜、绿豆等;

湿性体质孩子的养护

这类孩子的特点是: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形体多肥胖、动作迟缓、大便溏烂。

对这类孩子的中医养护要点是:

捏脊5次,推脾经、胃经和板门各200次(从大拇指直线推动到大鱼际即可)

饮食原则:健脾祛湿化痰为主

宜多食:高染、苡仁、扁豆、海带、白萝卜、鲫色、冬瓜、橙子等

忌食甜腻酸涩之品:石榴、蜂蜜、大枣、糯米、冷冻饮料等

从中医的角度,我们有一些所有孩子都应参考的饮食禁忌:冷饮、鲜榨果汁、过量水果、油腻的汤水、甜食、烧烤煎炸类食物,对孩子脾胃损伤较大,都不易多食。

1. 少食寒热偏盛食物:特别凉、特别热的食物不宜多吃。夏季就快到了,冰淇淋是很多孩子夏季喜爱的零食之一,但从中医角度来说,冰淇淋“寒热间夹‘’——吃起来是凉的,但其中所含有的奶制品却是热性的。寒热间夹会使得孩子脾胃功能下降的同时却内火旺盛,所以冰淇淋不合适孩子吃,爸爸妈妈请尽量控制孩子的摄入,脾胃越是虚弱的,越应少吃或者不吃。

2. 少食味甘之品:也就是甜食不宜多,因为甜食是酿痰生热的;

3. 少食寄生虫感染风险的食物:生鱼片等食物,等可能有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即使现在的食物处理措施足够安全,尽量不要给孩子多吃。

4. 多食易伤脾胃:食物都有各种营养成分,即便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也不宜过食。临床上常见到家长认为鸡汤、鸽子等营养丰富,会经常让孩子吃,上面的讲课我们已经了解,孩子在长身体,满足营养需求固然重要,让营养充分吸收更为重要。滋补食品过量摄入,会给孩子较弱的脾胃带来负担,过犹不及。在此也强调一下,家长经常认为汤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因此经常给孩子吃。但实际上汤里含有大量的水分、盐分、油脂,营养价值并不高,蛋白质、钙质等营养大部分还是在炖汤用的肉类中,所以只喝汤不吃肉的做法并不好。

最后,和爸爸妈妈分享几个中医保健的小窍门:

有效的中医优势治疗技术

❶ 指压火丁:对小婴儿吐奶,这种治疗手法非常有效;

❷ 针刺四缝:对厌食、疳积有效;

健脾按摩保健法:

有的孩子并没有生病,但就是吃饭不香,脸色萎黄,这种情况,妈妈爸爸们日常可给孩子做健脾按摩保健(每天操作1-2遍,宜在空腹时进行):

◆ 补脾经200-500次

◆ 摩腹2-5分钟

◆ 按揉足三里50-100次

◆ 捏脊5-9次

肠胃保健法:

有的孩子稍不注意就容易腹泻,可以参考以下方法(每天操作1-2遍,宜在空腹时进行):

◆ 揉外劳宫

◆ 运内八卦(顺运)

◆ 摩腹(逆时针)

◆ 推上七节骨

◆ 按揉足三里

◆ 捏脊疗法

消积化滞焦三仙:

“焦三仙”是指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这三种食物都有良好的消积化滞功能,但又有各自的不同特点:

◆焦麦芽:良好的消化淀粉类食物的作用

焦山楂:善于治疗肉类或者油腻过多所致的食滞;

◆ 焦神曲:有利于消化米面食物

爸爸妈妈们可以将这三种物质单独使用,也可以等比例混合后食用,三药合用能明显的增强消化功能。根据孩子年龄不同,每种食物的量可从3g、6g、9g不等。

药食同源的食物:

◆ 莲肉:去皮莲子的肉,可用于熬粥、煮水,具有健脾去湿气、安神的效果;

◆ 白扁豆;

◆ 山药:山药有收敛的作用,可健脾胃、止泻,用来煮粥或蒸着吃都很好。关于山药有一个治疗腹泻的药方:山药15-30g,调成食糜或者蒸熟吃。

◆ 芡实:新鲜芡实上市后,用来煮粥、熬汤是很好的。

◆ 陈皮:解油腻助消化,用来煲汤、炒菜都很好

◆ 薏苡仁:可用来煮水,有淡淡的甘甜味,孩子不会抗拒,是比较好的日常饮品;

最后,我们以《幼科诗赋》中的保婴歌作为本次课的结尾:

要得小儿安,不妨饥共寒,肉多必滞气,生冷定成疳。

辛热胎前禁,消磨乳积难,诚心报赤子,疾病自无干。

——本文根据上海市儿童医院第184期家长学校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