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沟封闭还是涂氟?

作者:牙齿宝宝 2017-07-13阅读:3682次

窝沟封闭还是涂氟?

01窝沟封闭还是涂氟?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一项社区口腔健康项目中,窝沟封闭(FS)与每半年一次的涂氟(FV)在36个月时的防龋效果无显著差异。该论文2017年4 月10 日在线发表于《牙科研究杂志》(J Dent Res)。

窝沟封闭还是涂氟?

该研究比较了窝沟封闭和涂氟对于预防6~7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龋齿的临床有效性。该研究为两组平行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

研究者将1016名儿童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窝沟封闭处理组和涂氟处理组。运用树脂对无龋的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每6个月处理一次;从基线期开始按照每6个月一次的周期进行涂氟处理,共持续3年。结果以两种处理后36个月时的第一恒磨牙有龋患进展到牙本质(1~4 颗)的儿童比例来衡量。

在处理后36个月时,共成功回访835 名儿童(82%),窝沟封闭组417名,涂氟418名。涂氟组有73名(17.5%),窝沟封闭组有82 名(19.6%)儿童至少有一颗第一恒磨牙龋患进展到牙本质[比值比(OR)为0.84;95% 可信区间(CI)为0.59 ~1.21;P=0.35),窝沟封闭组和涂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当计算新发生龋数量(OR 为0.86;95% CI为0.60 ~ 1.22) 和患龋牙面数量(OR 为0.85;95% CI 为0.59 ~1.21) 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张翼飞编译)

02种植体植入影响牙槽嵴顶骨水平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手术中将种植体置于牙槽嵴顶下可以减少种植体螺纹暴露。然而,与平牙槽嵴顶和牙槽嵴顶上水平的种植体相似,牙槽嵴顶下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的降低也与牙槽嵴线性骨吸收相关。该研究于2017年4月7日在线发表在《牙周病学杂志》(J Periodontol)。

窝沟封闭还是涂氟?

本研究纳入18岁以上患者的完整病历信息。其中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病史、外科手术记录和后期修复信息。在种植体初次植入、二期手术、后期修复和植入后3~6 个月,7~11 个月,12~18个月时分别进行种植体骨水平评估。

结果为,研究共纳入55 例患者的134 颗种植体。种植体植入时,种植体近中骨水平位于平牙槽嵴顶、牙槽嵴顶下和牙槽嵴顶上的比例分别为19.5%、67.3%、13.3%,种植体远中骨水平位于3种高度的比例分别为32.1%、50%、17.9%。在后期修复时,种植体近中骨水平位于平牙槽嵴顶、牙槽嵴顶下和牙槽嵴顶上的比例为35.4% 、17.7%、46.9%,而种植体远中骨水平位于3种高度的比例分别为28.4%、21.1%、50.5%。种植体植入后3~6 个月、7~11 个月、12~18个月时种植体近中侧骨水平,和7~11个月、12~18个月时种植体远中侧骨水平,以及糖尿病患者的种植体近中侧和远中侧的骨水平均较种植体植入时更靠近根尖。随访发现边缘位于牙槽嵴顶下的种植体较位于牙槽嵴顶上的种植体冠根比明显更大,但是总体来讲,各组(平牙槽嵴顶、牙槽嵴顶上、牙槽嵴顶下)之间种植体植入时和植入后3~6个月、7~11个月、12~18个月的牙槽嵴顶骨吸收无显著性差异。(邵金龙编译)

03穿龈轮廓:凹型基台水门汀残留风险更高

瑞士的一项研究表明,凹型穿龈轮廓的基台和较深的冠-基台边缘位置或增加水门汀残留的风险。牙齿的腭(舌)侧和牙间区域较其他表面区域更易发生水门汀残留。该研究于2017 年4月13日在线发表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 Oral Implants Res)杂志。

本研究选择单种植体支持重建的中切牙作为研究模型。通过CAD/CAM技术设计制作具有两种不同出穿龈轮廓[凹形(CC)和凸形(CV)],和3种不同冠-基台边缘深度(龈上、龈下1.5 mm、龈下3 mm)的6种基台(N=10)。使用化学聚合的树脂水门汀将二硅酸二氧化硅增强的陶瓷牙冠粘固于基台上。由一名对具体分组不了解的研究者负责清理所有的过量水门汀。此后,对整个修复重建的模型拆解以分析过量的水门汀总量和深度。采用完全随机多样本秩和检验和曼-惠特尼检验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为,在龈上边缘的基台中,凹形基台设计较凸形基台设计明显具有更多水门汀残留[CC:平均2.31 mm2(标准差为0.99),CV:平均值为1.57 mm2(标准差为0.55);P =0.043]。随着冠-基台边缘位于龈下的深度增加,水门汀的残留显著性增加(0 mm 增至1.5 mm,P<0.000;0 mm 增至3 mm,P<0.000;1.5 mm 增至3 mm,P<0.000)。水门汀残留在唇侧象限最少,而在腭(舌)侧和牙间区域最多。(邵金龙编译)

04阻生8牙囊的一氧化氮水平:可作为氧化应激评价指标

土耳其的一项横向对比研究表明,阻生第三磨牙牙囊的一氧化氮(NO)水平可以作为氧化应激的指标,并且有必要拔除具有复发性冠周炎病史的阻生第三磨牙。该研究于2017年4月13日在线发表于《口腔颌面外科学杂志》(J Oral Maxillofac Surg)。

窝沟封闭还是涂氟?

研究样本包括具有某些局部炎性症状(如疼痛、触痛、肿胀、红斑)的阻生第三磨牙牙囊组织(试验组)和无发炎症状的阻生第三磨牙牙囊组织(对照组)。每个受试者只采集一个样本。所有组织样品均使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NO 水平,以作为氧化应激指标。主要预测变量是炎症状态;次级预测变量是年龄和性别。主要结果变量为NO水平。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和比较统计分析。

结果为,试验组有57例受试者(28 例男性,29例女性,平均年龄为23.28±5.16岁),对照组也有57 例受试者(30 例男性,27 例女性,平均年龄为23.02±5.42岁)。在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如年龄和性别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组间差异。炎症状态的第三磨牙牙囊组织中的NO水平显著高于无炎症的牙囊组织中的NO水平(P<0.05)。(邵金龙编译)

05治疗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新方法

土耳其一项研究表明,骨性支抗Ⅱ类颌间牵引矫治下颌后缩的Ⅱ类患者效果良好,并优于牙合垫式monobloc 矫治器。骨微种植板支抗的应用可避免monobloc 矫治器产生的对牙槽骨的副作用。该研究于2017年4月12日在线发表于《安格尔正畸医师》(Angle Orthod)杂志。

该临床实验从骨性、牙性、软组织方面,对比研究骨性支抗Ⅱ类颌间牵引矫治或牙合垫式monobloc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患者的效果。共选取12例正畸患者(6例女性,6例男性)随机分为两组。弹性牵引组(12.9±1.5岁;3例男性,3例女性)采用骨性种植支抗进行Ⅱ类颌间牵引矫治。两个微种植板植于患者双侧下颌升支,另两个微种植板植于上颌骨梨状孔区域。monobloc矫治器组(12.3±1.6岁;3例男性,3例女性),患者使用monobloc 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采用威尔克森配对符号秩检验法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曼-惠特尼U检验对比矫治初始的组间差异。

结果为,与monobloc组相比,弹性牵引组患者的Co-Gn(下颌骨总长度)、B-VRL(下齿槽骨基点到垂直参考面距离)、U1-PP(上颌切牙纵轴与腭平面角度)、U1-VRL(上颌切牙切端到垂直参考面距离)、Ls-VRL(上唇到垂直参考面距离)均显著增长(P<0.05)。monob⁃loc 组下切牙更为唇倾(5.45±1.23°),而弹性牵引组下切牙更为舌倾(-3.01±1.66°;P <0.01)。(王兵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