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药物,你给孩子用对了吗?

作者:儿科医生虾米妈咪 2017-07-17阅读:3832次

近日,海南昌江2岁男孩因发热就诊,输液过程中出现明显不适,最后抢救无效死亡,这则新闻引发家长社群热烈讨论。退热为何需要输液?输液为何导致死亡......所有真相还需等待海南省医调委的调查结果。

在医院门诊,我们会遇到很多因为发热而就诊的孩子,焦急万分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快速退热,期待着医生用神奇的技术或者药物迅速控制孩子的体温,甚至把医生是否能够快速把孩子体温降下来作为了衡量一个医生水平的准绳。

退热药该不该吃,什么情况下能吃?哪些退热药相对安全,怎样吃才能确保安全?吃了退热药,高热为何仍然不退?吃了退热药,体温降得过低怎么办?每种药物都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为何还会过量?......下文将为您解答有关吃退热药的各种疑问。

该不该吃退热药?

发热其实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是很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热并不见得是件坏事,发热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当然,发热会使人体处于高代谢、高耗氧、胃肠道功能减弱的状态,尤其是持久的高热,也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使得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失常,最终导致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甚至激发其他疾病的风险。

我们需要知道,处理发热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们所有的对症护理都是为了让人体感到舒适,让疾病能够向着好的方向转归。

给予必要的降温措施,有助于增加人体的舒适感,但是对于发热的过度处理,也会增加人体的不适感,因此,发热时千万别走两个极端,在护理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我们并不是追求体温计上的那个数值迅速下降到正常值,而是要更多去关注孩子的精神和活力。

什么情况下能吃退热药?

通常腋温38.5℃以上给予退热药物,当然,这也并非绝对,还要参考孩子当时的一般表现。

如果孩子的精神好、能吃、能喝、能玩,即使腋温38.5℃以上也还是可以考虑继续观察,暂时不使用退热药物;

如果孩子的精神不好,饮食不好,即使腋温38.5℃以下也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如果是在发热的寒战期测得数值略有不到38.5℃,但那往往意味着体温可能继续迅速升高,而药物从服用到起效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所以,你可以根据孩子当时的表现和你以往护理的经验,考虑是否提前使用退热药物。

哪些退热药相对安全?

任何一种药物都并非绝对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科医生们推荐使用的婴幼儿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必理通)和布洛芬,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情况来选择。

3月龄以上的孩子发热,普通的发热,通常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最短时间间隔是4小时,且24小时内服用不超过5次。

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起效较快,控制体温的时间大约为2小时左右,副作用相对较少,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对凝血功能也无显著影响,无肾毒性,但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着剂量的上升疗效上升,同时需要防止过量而引起肝脏的损害。

6月龄以上的孩子发热,且发生高热,可以使用布洛芬,两次用药最短时间间隔是6小时,且24小时内服用不超过4次。

布洛芬,退热起效较快,控制体温的时间大约可以持续4-6小时左右,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和转氨酶升高,偶可影响到凝血功能,在脱水、血容量低、心输出量低等情况下,偶可发生可逆的肾功能损害,过量服用可能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癫痫发作等情况。

注:如果孩子患有肾脏疾病或者其他慢性疾病,或者在发热过程中出现脱水的情况(严重呕吐、严重腹泻等情况需要引起注意),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使用布洛芬,因为布洛芬存在肾脏功能损伤的潜在风险。

注意:很多退热药物和退热方式都不适用

12岁以下的儿童发热不要使用尼美舒利,因为尼美舒利有肝毒性会导致肝脏损害。

16岁以下的儿童发热不要使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会明显增加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罕见却致命疾病)的机会。

糖皮质激素不是退热药物。

婴幼儿退热药物的常用剂型为口服剂和栓剂。口服剂最为常用,一般在服用半小时左右开始生效;栓剂通过直肠黏膜吸收,但是剂量不容易掌握,且不适用于腹泻患儿,通常只在不能口服降温时包括热性惊厥时偶尔使用。

静脉输液是代替或者弥补经口液体摄入的不足和作为静脉用药的媒介,其效果除了快速补充体液,由输入的药物成分决定,除了迅速纠正中度以上脱水,并不是退热的手段。

持久的高热加上当天或者几天没拉大便,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确实可以帮助散热降温,但坊间流传的“药物灌肠”并不能作为预防热性惊厥的手段。

另外,退热贴不能有效降温,甚至导致局部过敏,不推荐使用;切勿使用冰枕,容易导致低温冻伤;禁止使用酒精擦浴,酒精擦浴经皮吸收、经呼吸道吸入,会导致酒精中毒,无论是工业酒精,医用酒精,还是普通白酒,都不要使用!

迄今为止并无权威证据显示退热药物可有效缩短发热的病程和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怎样吃退热药才能确保安全?

成分不同,安全剂量不同。对乙酰氨基酚的用量每次15mg/kg,如孩子体重超过44kg,可参考成人剂量1000mg/次或4000mg/日;布洛芬的用量为每次10mg/kg,如孩子体重超过44kg,可参考成人剂量600mg/次或2400mg/日;具体还是需要参照药物说明书上对应的剂量使用。

目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剂量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的,参考年龄只是估算。如果与同年龄段的孩子相比,你的孩子在体重上有明显的偏重或偏轻(请参考对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生长曲线),更加要按照体重来计算,以免发生剂量不足或过量。

注意,退热药物连续服用不能超过7天,需要及时就诊或者复诊;未经医师指导,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复方感冒药物,容易发生药物成分叠加导致药物剂量过量。

此外,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家长自行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用一种药物就能控制住的发热,请千万不要尝试联合和交替用药,因为容易错喂药物,引起潜在的药物副作用。

吃了退热药,为何高热仍然不退?

体温下降需要通过增加人体的散热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皮肤发汗、尿液排出等完成。所以,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使用恰当,要达到理想的退热效果,必须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补充水分是发热护理的头等大事,不然退热药就不能发挥良好退热的作用。

当然,发热期间,体温时高时低是普遍现象,须待病因消除、疾病治愈之后,体温调定点恢复到原来的设定,体温方能恢复到正常。

此外,发热的时候,如果体温超过41摄氏度就需要考虑是否是中暑脱水等产热散热失调所引起的体温上升,这个时候药物降温并没有效果,必须使用水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快速降低体温,并且尽快送往医院以免危及生命。

吃了退热药,体温降得过低怎么办?

如果在使用药物退热之后,随着大量出汗,体温迅速下降,明显低于正常体温,通常可能是退热药物剂量使用偏大了,或者是联和使用了其他退热药物或者激素类药物。

此时,需要为孩子适度保暖,可以适当调高室内温度,必要时在确保不会烫伤孩子的情况下,使用暖水袋等保温措施,同时为孩子补充温暖的水和果汁,以补充大量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通常经过上述处理,孩子的体温会逐渐恢复到正常,假如小宝宝(或)伴随精神差、反应差,应在做以上措施的同时及时就医以免危及生命。

每种药物都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为何还会过量?

目前,各种治疗感冒的药物多为复合制剂,纷繁的药物商品名的背后,复合药物的成分和比例有所不同,选择非处方药时,不仅要关心各种药物说明书上的服用剂量,更要关注所含的药物成分,以免因为药物成分叠加导致药物剂量过量。

不需要使用药物的时候请不要擅自使用药物,能用单一药物的时候请不要轻易选择复合制剂!

网络科普都只是给大家补充一些医院以外的养护知识,不能代替医院就诊,在此提醒家长,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请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本账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任何媒体使用请与我取得联系。未经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邮箱:[email protected]

【虾米妈咪】儿科医生,知名科普作者,科普畅销书《育儿正典》作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保健硕士。先后学习工作于上海市环境与儿童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保健所。媒体上最受家长信赖的儿科医生妈妈,微博十大医疗影响力大V,搜狐医疗行业最佳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