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理念“转型”:高质量生活状态下的长期生存

作者:新民康健园 2017-06-30阅读:5997次

【原创】潘嘉毅 新民康健园

肿瘤是一种慢性病

肿瘤防治理念“转型”:高质量生活状态下的长期生存

在传统观念“癌症是绝症”的影响下,过去几十年里,肿瘤治疗受医学技术水平所限,“扩大清扫赶尽杀绝”破坏式的治疗模式占据主流。在当时治疗手段单一、缺乏有效技术对策的情况下,治疗过程已堪称“彻底”“完美”,但留给患者的却是不堪一击的抵抗力、羸弱的身体和时日无多的生存期。

近十余年,微创介入新技术、放疗技术创新和高效低毒药物的不断问世,为肿瘤治疗模式的革新夯实了基础,医生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生理功能、提高患者免疫机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更长的生存期触手可及。终于,我们有底气说:“肿瘤是一种慢性病。”

改变陋习 远离肾癌

肿瘤防治理念“转型”:高质量生活状态下的长期生存

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提升愈发受到重视。相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肺癌、乳腺癌,肾癌的病灶位置比较隐匿局限,手术切除早期癌肿的根治率比较理想,患者完全能够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辉教授指出,迄今为止,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原发性肾癌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尚无其他明确的方法在不影响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能消除肿块。通过腔镜微创手术或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早期肾癌诊断明确的患者可以获得临床根治的机会,既切除干净又保留功能完好的残余肾组织且术后创伤小不再需要用药。患者只需严格完成定期复查与随访,及时发现或排除复发的早期苗头。万一肿瘤复发或确诊时已属于晚期,也有靶向药物等各种办法减慢或避免肿瘤转移。

现已明确,肠癌的发生与肠道息肉、高脂高蛋白少纤维饮食有关;肝癌的发生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循,而肾癌的发病机制却至今不明。王林辉教授认为,即便肾癌病因复杂,但仍可以预防,他提醒大众趁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陋习,减小肿瘤发生率。从临床病例积累来看,一部分肾癌与吸烟、肥胖、高血压及降压药物使用不当、慢性肾脏病变以及长期接触某些化工物质、放射线、造影剂、频繁染发、特定人群的放疗等有一定关系。故而,与这些因素有密切关联的人群,则需要关注和警惕肾癌,建议一年一次B超检查,两年一次腹部CT平扫检查。此外,肾癌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辅助治疗 优化生存

肿瘤防治理念“转型”:高质量生活状态下的长期生存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在2017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上公布了FRESCO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自主研制的肿瘤创新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III期临床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现有治疗方案。李进教授指出,我国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水平在过去的20年里,无论是结直肠癌术后的辅助化疗、晚期结肠癌的姑息化疗,还是在精准理念指导下的靶向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断优化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

现今的肿瘤诊疗理念中,生活质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不影响患者的生存数据的情况下,对于一些低复发风险的患者,缩短辅助治疗方案疗程的想法是可行的。肠癌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正是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演化”得来的。当然,如果患者有高危的复发风险,应以保证疗效为基础。

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案,免疫治疗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被寄予厚望,但是其在结直肠癌领域的运用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相关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业界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单药免疫治疗的热情逐渐降温。因为单药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有效率为15%-20%左右。

由此提示,免疫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两个方面:一更精准,二求联合。在形成完善的筛查机制之前,联合方案是免疫治疗值得探索的方向。例如开展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之间的联合用药,或者联合靶向药物化疗的相关临床研究,以达到疗效的突破,最终使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