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致癌?每喝进去的一口都是埋下癌症祸根?别闹了!

作者:中山六院 2018-03-28阅读:1180次

作为资深朋友圈观察员

中六君发现,

最近,瓶装“水”貌似十分火,

《喝一口,就会致癌!最新权威确认,BBC紧急曝光,国人尤其要当心...》

相信大家时有耳闻吧?

文章中甚至还“引用”了世卫组织的通报

↓↓↓


没错,文章中说的就是瓶装水能够致癌,而且,不论国内外的品牌,基本都致癌,而致癌的原因很简单:微塑料颗粒、塑化剂和双酚A。


但其实,这并不是文中所讲的什么“最新”的发现,长期以来,科学界对于它们的安全性评估一直都在进行,那么,它们真有如此大的“危害”吗?瓶装水不能喝了么?


别急,等中六君来口瓶装水再好好说~


--------->>

微塑料

<<---------

那篇文章中列出了某环保组织对瓶装水的检测结果:


“微塑料”其实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微小塑料颗粒,可能来源于人类丢弃的塑料、合成塑料的单体等。它在地球上已经很普遍,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估计,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多达800万吨。除了随着食物链被人们吃下,微塑料还可能通过食盐等食物直接被我们吃下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海产品以及盐中的微塑料对健康有可见的危害


文章中说“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10颗塑料微粒,每颗比头发丝要粗,超过100微米”,而头发的直径通常是50微米,相当于一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平均存在5个塑料颗粒,并且超过两根头发丝直径大小,如此,应该很容易观察的到,但是据有关调查,我国市场占比80%以上的瓶装水产品绝大部分并未被发现异物存在的迹象。

--------->>

邻苯二甲酸酯

<<---------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塑化剂”,包括多种化合物,比如DEHP、DBP、BBP、DEP等等。塑料中的塑化剂会迁移到与它们接触的溶剂中,所以瓶装水以及与塑料接触的食物饮料中“出现”塑化剂并不意外。即使是没有与塑料“直接接触”的食物,也完全可能因为间接途径而含有塑化剂


但是,要知道,塑化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根据美国环保署的调查,饮用水中的塑化剂通常在每升几微克,最高的可达每升30微克,而海鲜鱼类中的DBP含量可达78~200微克/公斤。丹麦的调查则发现,来源于叶类蔬菜的DEHP(邻苯二甲酸酯的一种)超过了人摄入总量的一半,而根类食物、牛奶和鱼类也分别贡献大约10%。


一般而言,一个成年人可以摄入而不影响健康的塑化剂在毫克量级(即上千微克)。而根据EPA的检测结果,每天喝两升水,摄入的塑化剂最多也只有几十微克,照此算来,你每天需要喝两百升水以上,才有可能中毒...


此外,包装饮用水的塑料瓶中常添加了塑化剂却是没有依据的,因为生产工艺就不存在这个环节。

--------->>

双酚A

<<---------

那篇文章中说瓶装水有害的第三个原因是双酚A这个“有毒物质”。


双酚A自60年代以来就被用于制造塑料(奶)瓶、幼儿用的吸口杯、食品和饮料(奶粉)罐内侧涂层。BPA无处不在,从矿泉水瓶、医疗器械到及食品包装的内里,都有它的身影。每年,全世界生产2700万吨含有BPA的塑料。


但BPA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此有关。欧盟认为含双酚A奶瓶会诱发性早熟,从2011年3月2日起,禁止生产含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


面对公众的关切,美国FDA组织专家对双酚A的风险进行了评估。2014年7月,FDA更新了“对与食品接触的双酚A”的态度:基于FDA对科学证据的持续审查以及现有的科学信息,继续支持此前对于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中的双酚A安全性的认定——双酚A在目前出现于食品中的剂量下是安全的


所以说,市场上销售的饮用水,绝大多数都是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的,可以正常饮用。

其他说明:

1、关于这篇文章的公众号,就在发出“吓人”文章的前一天,这个公众号就发了个微信文章说澳洲宣布马航MH370找到了,被网络辟谣为不实信息。


而微信账号的主体辽宁吉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以仓储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目前在沈阳大东区方家栏和沈阳浑南地区有占地10万平方米的大型仓储物流基地,却并非专业的饮用水行业或塑料行业研究或经营机构。

2、在我院使用的绝大部分输液试剂,比如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液等,也是塑料或是塑料类型容器包装的,并且所有的输液管都是塑料的,这样,岂非直接把致癌物“送”到血液里面了?

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全民较真、鉴水师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文章截图、搜狗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