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院“针爱绿通”项目正式启动

作者:医脉通呼吸科 2018-04-05阅读:2771次

导语

为了推动肺癌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规范肺癌从活检、诊断到治疗的流程。2018年4月4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启动“针爱绿通”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肺癌再检的时效性,帮助耐药患者进行二次活检,揭示耐药机制、检测药物疗效和指导后续精准治疗方案。

2018年4月4日,西南医院“针爱绿通”项目在索菲特酒店名悦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西南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周向东教授主持,病理科主任阎晓初教授、肿瘤内科副主任阮志华教授、呼吸内科唐春兰教授等多位专家共同参与,活动主要包括学术讲座和专题讨论等环节。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周向东教授致开场辞。周教授指出,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73万人,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要诊断肺癌,必须做组织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再进行分子诊断,根据结果进行临床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疾病进展,且患者身体耐受的情况下,应该行二次活检,但目前患者对二次活检接受程度不高,临床如何更好的运用EBUS,经皮穿刺等技术获取到组织值得思考。

接下来,呼吸内科唐春兰教授、病理科阎晓初教授、肿瘤内科阮志华教授分别就《从一代 TKI 耐药看二次活检的意义》、《从病理角度看二次活检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第三代EGFR-TKI治疗脑转移探索》进行了专题报告。

唐教授指出,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均强调,对于经治耐药患者应先行组织活检,当组织检测不可及时,血液检测可作为有效补充,对于二次活检,务必从安全耐受的角度明确活检部位。

唐春兰教授

阎教授认为,明确肺癌耐药机制是治疗的关键,检测标本及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肺癌患者经过长期干预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肿瘤细胞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作用机制、生长方式相较于治疗前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肺癌进程的不同阶段采取重复活检,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发现新的临床耐药机制。

阎晓初教授

阮教授介绍,针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如何优化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排兵布阵值得思考。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导致许多药物无法透过,不能对脑部病灶进行控制,预后较差,而有动物实验显示:奥希替尼在NSCLC脑转移动物模型中可进入血脑屏障,维持颅内药物高浓度。临床试验中,在伴脑转移的EGFR-TKI经治的T790M突变患者中,泰瑞沙显著延长PFS,CNS疾病控制率达93%,在伴有软脑膜转移的患者中观察到令人鼓舞的疗效。

阮志华教授

在讨论环节,专家们就如何加速从活检、病理诊断到治疗的过程展开交流与探讨。专家们指出,针对于一/二代EGFR-TKI治疗后耐药的患者,经评估能够取得组织标本的,可优先入院安排进行二次活检,然后会与支气管镜室,介入科进行沟通,针对经治耐药患者可优先进行活检,病理科收到有再次活检的标本后,加快病理诊断,分子诊断,从而对进入“绿通”的患者,加速其从取材、诊断到治疗的过程。后期再进一步对整个流程优化梳理,通过多科室配合,缩短整个过程的时间,使患者能快速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最后,周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精准医疗时代,规范化肺癌诊疗体系十分重要。“针爱绿通”项目不仅优化了院内的检测诊断流程,促进了多学科的共同交流,更重要的是缩短了肺癌患者从预约活检到取得病理报告的时间,使患者获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