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消瘦……你的孩子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样做才不会害了他!

作者:保健时报 2018-04-29阅读:3608次

据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在全球的感染率已超过50%,我国的感染率为40%~90%(平均59%),儿童也很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但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对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处理意见是: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治疗;因消化不良行内镜检查儿童建议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与治疗。

小明今年4岁,前段时间总喊肚子疼,有时候还会干呕、恶心。最初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家长以为小明是吃坏了肚子。但有一次,他吐得厉害,家长赶紧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经过检查后说,孩子患了消化性溃疡,也就是胃病,且孩子的幽门螺旋杆菌数值很高。

腹痛、厌食、消瘦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征兆

首都医疗爱育华妇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张艳玲

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这种细菌可以长期生活在病人的胃液中,逐渐侵蚀胃黏膜。感染者会出现泛酸、嗳气、腹痛等症状,严重的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溃疡、胃穿孔甚至癌变。

幽门螺旋杆菌已经成为我国公众卫生健康的大问题。据介绍,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为 95%~10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检出率为85%~95%,胃溃疡患者中检出率为70%~80%,胃癌患者中检出率约为80%。

而儿童胃病研究方面已经证实,引起小儿胃炎、胃溃疡的病原菌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儿胃溃疡中约有1/4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 25%~64.39%。我国是该菌感染的高发区,儿童时期又是感染的剧增期。而幽门螺旋杆菌一旦感染将带菌几十年,自然根除率低。

临床发现,反复腹痛、厌食和消瘦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三大主要症状。所以当孩子出现腹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呕血、便血、营养不良、便秘、早饱等症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千万不可大意。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单位已经作为一种员工福利在体检时开始筛查以防微杜渐。然而,儿科医生在门诊时也常常被强烈要求给孩子做这项检查,理由是家里有人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更有甚者一些幼托机构和体检中心,已经打着防病治病的口号,在儿童体检中推广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那么,到底要不要给儿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治疗呢?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不一定致病,没必要普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肖园

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大国,我国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幽门螺旋杆菌于1979年被发现不久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它可以造成邻近胃黏膜出现炎症,几乎在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里安营扎寨,绝大多数的胃溃疡患者和半数胃癌患者中也有它邪恶的身影。

实际上,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是否得病和很多因素有关系,这包括了不同菌株的毒力差异和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应。通俗一点讲,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疾病有明确的关系,但没有必然性。

很多人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儿童当中更是如此。所以除了进行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外,目前没有必要在无症状儿童当中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查,把检测当做儿童体检项目更是不可取。

我们和幽门螺旋杆菌并非不共戴天,有研究显示,儿童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可能降低儿童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腹泻发病率会降低。而且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不一定就会导致病变,因此不必见到幽门螺旋杆菌就恐慌。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时不会致病,但却有高度病变的可能,因此还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发现有病变的症状时就需及时进行检查治疗。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对待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呢?

有胃部病变时需及时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儿科 陈姣

在儿童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的孩子感染后表现为腹胀、腹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见消化道症状;有的孩子因为消化道溃疡而表现为呕血、黑便;有的孩子表现为营养不良和贫血;当然也有的孩子感染后未致病,没有任何表现。哪些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需要根除呢?

1. 有消化性溃疡、MALT 淋巴瘤的患儿必须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2. 下列情况可以考虑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存在慢性胃炎。

有胃癌家族史。

存在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监护人等强烈要求治疗。

3. 对于无症状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儿,根除治疗的最佳时机为胃黏膜萎缩发生之前,不建议重复的根除性治疗。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因此患儿全家均应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检查,并建议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家庭成员一起治疗,避免患儿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之后再次感染。

孩子到医院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推荐选用13C呼气试验。13C呼气试验已被公认为目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最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确认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到底该怎么治疗,应该由医生来决定,因为感染者初始治疗不规范,有可能会出现细菌耐药。细菌一旦耐药,治疗会比较困难。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很容易在进餐时把幽门螺旋杆菌传给孩子。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有在一个盘子里吃菜的习俗,使唾液里的细菌有机会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并相互传染。可以说,共餐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

口水会传染幽门螺旋杆菌,多洗手、餐具消毒很重要

泉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石润海

为了家人健康,居家进餐应采用公筷制或分餐制。在我国,不少婴幼儿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与父母(或喂养者)先咀嚼或用嘴吹凉食物后再喂食有关。所以说,孩子的食物,父母一定不要试吃后再喂给孩子。

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手上细菌是最多的,当然也会沾上幽门螺旋杆菌。平时家长一定要督促小孩多用肥皂洗手,这可以有效避免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手部进入口中。

据研究,幽门螺旋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要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牛奶则要在消毒后再饮用。幽门螺旋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家中的餐具如果用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消毒,就可以把幽门螺旋杆菌杀死,或者洗碗时将餐具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

这里要提醒的是,很多餐馆的餐具标明是高温消毒过的,其实并没有真正高温消毒过,就餐者自己用开水涮一涮也很难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

因此,如果带孩子外出就餐,应自带孩子的餐具。这里要提醒的是,儿童常用的塑料餐具由于材质相对较软又极易产生刮痕,更易残留大量细菌,因此餐具器皿除了要定期消毒外,刮痕严重的餐具要及时更换。

当然,对个人洗漱用具的杀菌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牙刷、漱口的杯子应该定期消毒,使用的牙刷每3个月需更换一次,父母的牙刷一定不能与孩子共用。 (燕声整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燕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