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技术,让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免于造瘘!

作者:医学界肿瘤频道mp 2017-07-04阅读:4089次

他带领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缘于何事?

来源丨中山六院微信号

重磅好消息从北京传来!

1月9日,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汪建平教授带领的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获奖项目为《基于肛门功能和性功能保护的直肠癌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汪建平教授代表团队领取奖项

笔者了解到,有重要技术创新、实现显著社会价值、对于行业科技进步有着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几个主要条件,汪建平教授的这个研究项目有什么特色和优势?为何能荣获国家级奖项呢?

历时20年,建立了一个标准、两项技术和一个方案

在谈到获奖感言时,汪建平教授表示:“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肛门功能和性功能的追求,凝聚了我们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事实上,作为国内胃肠外科领域的带头人之一,汪建平教授一直致力于“直肠癌保功能手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系列研究,而且一直强调和呼吁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尽力保住病人的性功能,排便、排尿等功能,并取得了非常振奋人心的成绩。

众所周知,此前直肠癌手术一直参照1908年Miles提出的“直肠癌远切缘须大于5厘米”手术原则,按此标准,超过70%的直肠癌患者须切除肛门,终身佩戴人工肛袋。此外,由于直肠所在的盆腔解剖结构和神经走行复杂,传统术式容易损伤相关神经,导致高达80%的男性患者术后发生性功能障碍。再者,随着放疗在进展期直肠癌的广泛应用,射线无法避开睾丸和卵巢,将无一例外地造成生育功能丧失。

针对上文中的三个临床问题,课题组历时20年,围绕直肠癌功能保护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标准、两项技术和一个方案,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直肠癌保肛门功能、保性功能和保生育功能关键技术体系。

1.提出和验证了“距齿状线2cm可保肛”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新标准。

在不影响肿瘤学疗效的前提下,使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由28.2%提高至79.4%。“2cm保肛新标准”被写入第七版国家统编教材《外科学》,并被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及《直肠癌临床路径》所采用。

2. 创立了超低位直肠癌NLT保肛新技术

即先行放化疗,肿瘤明显缩小后予以局部切除,二期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成功保留肛门。NLT技术使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距离不再成为保肛手术的绝对禁忌。

3. 建立了直肠癌“保护神经、保留筋膜、保全包膜”性功能保护手术技术

使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由70%降低至15%。该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并受到了众多国际同行的关注。

4. 创立了“单纯新辅助化疗”方案

去除放疗,避免睾丸和卵巢的放射性照射,保全了生育功能。牵头全国15家三甲医院开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对该方案进行疗效验证,显示“单纯新辅助化疗”肿瘤学疗效等同于放化疗,而术后肛门功能和性功能方面则优于放化疗,更为重要的是保全了生育功能。该研究应邀在ASCO 2015年会做了中国唯一的口头报告,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被评为Best of ASCO。

“当然,在选择直肠癌手术方案时,永远是生命第一,功能第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病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已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时,生命质量则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来考虑。”这是汪建平教授在教导学生时常常说的话,即使时常耳闻,笔者每次仍感慨不已,特与诸君分享!

▲汪建平教授及其团队部分成员

(从左到右依次为:汪挺、杨孜欢、汪建平、兰平、王磊、吴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