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血小板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作者:肝博士 2017-12-21阅读:4422次

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机制较为复杂,是肝内各种细胞、细胞因子、基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观点认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

  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不仅含有止血所需要的分子蛋白质,且富含器官发育、组织再生和修复的生长因子,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及肝组织再生过程关系密切,在肝内稳态和病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探究血小板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血小板内包含大量内分泌颗粒、α颗粒、致密颗粒和溶血酶颗粒,可释放300多种生物活性蛋白,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5-羟色胺、二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TGFβ等。

  血小板通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直接或与Kupffer细胞、肝血窦内皮细胞(LSEC)协作诱导坏死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血小板和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可导致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大量沉积,如果损伤因素持续存在,肝纤维化可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肝纤维化一般是可逆的,在一些特殊的病例中肝硬化也可恢复正常。

探究血小板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纤维化级联反应中的中心环节,正常肝脏中HSC存在于狄氏间隙,初始功能是储存维生素A和其他类视黄醛物质。

  当肝脏受到损伤刺激时可导致HSC活化,使其形态和功能分化转型,由储存维生素A的星状细胞分化成具有收缩、增殖和纤维化的肌成纤维细胞。

血小板在特殊疾病中的作用

血小板不仅在肝纤维化中起关键作用,而且在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淤胆性肝损伤等特殊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探究血小板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1)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决定病毒性肝炎的进程,在动物实验中,血小板通过分泌5-羟色胺加剧病毒性肝损伤,导致肝血窦微循环衰竭、延迟病毒清除、加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肝损伤,下调血小板浓度能够减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肝损伤;

  (2)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一般较高,并且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的组织学严重性呈正相关;

  (3)血小板在淤胆性肝损伤中同样具有双重作用,血小板与微血管相互作用参与胆汁淤积诱导的肝损伤中慢性纤维化,然而,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晚期,血小板却发挥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