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冠心病猝死

作者:一个老主任医师的忠告 2018-01-06阅读:5427次

什么叫猝死?什么叫冠心病猝死?

猝是突然的意思,猝死指突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近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关于猝死的标准目前还不统一,有认为发生症状至死亡在半小时内为猝死;有的则认为1小时内

、6小时内或24小时内叫猝死。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之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猝死的发病原因很多,有冠心病史或能够排除其他病因造成的猝死称为冠心病猝死。实际上,猝死是冠心病的一个类型。

冠心病猝死发病情况如何?

标准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同,如以发病后1小时以内死亡计,北京年平均发病率为男

32.1/10万,女为17.0/10万,如以6小时计则更高。

不论国内外,在各种原因猝死中都以心脏性猝死最多,在心脏性猝死中又以冠心病猝死最大多,约为61.7%。猝死隆冬季节较多,年龄多不很大。

浅谈冠心病猝死

冠心病猝死的原因和发病机制有哪些?

尸检证明,冠心病猝死中,百分之百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或管腔狭窄,其中达4级病变者占80.6%。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微循环栓塞或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脏骤停,发生猝死。北京阜外医院报告2例男青年(16岁及19岁)平素身体健康,都在跑步中突然死亡。尸检发现,冠状动脉主支均有3级以上粥样硬化。推测在运动时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急性心肌缺血猝死。

国外资料也证实,冠心病猝死者绝大多数有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病变, 95%为急性病变,其中74%冠状动脉有近期血栓。在血栓基础上强烈运动使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突然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发生心功能和电生理障碍,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室颤、室速),导致心脏骤停。

猝死发生时有什么表现?

大多数表现为意料不到的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半数生前无症状,似“健康”人不被人注意。有的死前突感心前区痛、喘憋、难受、腹部不适等,旋即昏迷。有的死于睡眠、洗澡、晨练、性交、工作或运动中,随时随地都可发生。

心电图证实,死亡之前多有室颤、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发生。

猝死可以预测吗

迄今为止,还不能准确预测冠心病个体发生猝死的情况。但可以识别猝死的高危群体,这对于预防冠心病猝死还是很有帮助的。

研究发现,随血压和胆固醇升高,猝死发生率增高。收缩压>160毫米汞柱者比<120毫米汞柱者发病率高15.4倍;舒张压>95毫米汞柱者比<80毫米汞柱者高11.5倍。大量循症医学资料显示,血压自120/80毫米汞柱向上,每升高20/10毫米汞柱,心脏事件发生的几率上升20%。胆固醇>5.2毫摩尔者比<5.2毫摩尔者发病率高5.9倍。还发现,胆固醇增高的人猝死发病随吸烟支数的增多而增高,而且男性比女性影响更大。

心肌梗死发生后,特别是年龄大、合并心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者,猝死发生率也高。另外,已患冠心病有临床表现者比没有症状者猝死危险性高6.7倍。因此,在已患冠心病者,反映心肌损伤的因素和心衰是预测猝死的主要指标。有过室颤抢救成功的患者,极易发生猝死,这一点值得特别注意。

近年来,利用实验检查方法预测猝死取得了一定进展。利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发现变异性小者比变异性大者猝死危险性高5.3倍。心室晚电位、心内膜标测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等用于预测冠心病猝死,都正在观察中。

浅谈冠心病猝死

如何具体预防冠心病猝死?

这是个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

前瞻性研究表明,对高危人群进行冠心病一、二级预防,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降低血脂、戒烟、平衡饮食、适当运动和体力活动,以减少冠心病发病,这是根本的预防措施。国内外对高血压干预也表明,干预区比对照区猝死发病率明显低。

由于猝死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广泛建立急救系统,普及现场急救知识以成当务之急。应该在所有医务人员、大中学校、警察、部队、职工中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利用各种传媒,大力宣传急救知识,分秒必争开展现场急救,对挽救猝死者有重大意义。

使用药物防治心肌缺血,预防心律失常和血小板聚集,防止斑块破裂和附壁血栓形成,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唯一被公认对猝死有预防价值的药物是 -受体阻滞剂。80年代以来设计较好的大系列双盲对照研究提示, -阻滞剂能降低心脏猝死发生率和死亡率。

浅谈冠心病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