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

作者:咖啡因 2017-09-15阅读:2113次

浅谈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据估计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约1.14亿人。糖尿病英文代号为DM( diabetes mellitus)是甜性多尿的意思。完整地讲,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出现,脂肪、蛋白质、矿物质代谢紊乱。

病人可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和体力下降的表现。严重时发生水及酸碱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果糖尿病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还能造成脑、心脏、神经、眼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

浅谈糖尿病

糖尿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后面说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属于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分泌不出来,或者是由于其他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后面说的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中很多都是继发性糖尿病。

虽然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

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的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比如1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遭受病毒侵害,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对于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此型为一种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但是,如果光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的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的因素,或者说环境的因素,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诱发糖尿病的环节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遗传与环境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使人得了糖尿病。

浅谈糖尿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所不同,1型糖尿病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因素有关;2型糖尿病主要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及等有关。

1、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因素是引致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肥胖症和超重、体力活动不足、饮食习惯不健康、压力大以及生活城市化。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饮食也是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饮用过量的含糖饮料可增加患病风险,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均增加患病风险,另有一些人群与缺乏运动有关。

2、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一对同卵双胞胎其中一人有糖尿病,另一人患上糖尿病的机会可高于90%,然而非同卵的兄弟姐妹的几率是25%至50%。到2011年为止,共发现了超过36个基因可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然而,即使全部这些基因加在一起,也只占诱发糖尿病的遗传因素中的10%。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3、健康状况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他汀类药物可以诱发或者加重糖尿病。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约1/3人群可能患2型糖尿病。另外引起健康的问题包括: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及某些癌症如胰高血糖素瘤。

浅谈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慢性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由于糖尿病早期往往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预防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除了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外,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精神压力等,其中“吃”进过多热量是首要原因。因此,避免这些诱因,预防糖尿病,首先要从嘴开始。事实上,糖尿病的治疗除了药物以外,饮食和运动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1、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无论有没有糖尿病,中年男性都需要控制饮食。不要认为能吃是福,糖尿病就是吃出来的“麻烦”。因此平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低糖、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原则。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至关重要;当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要科学地饮食。进餐以七成饱为好,建议多吃蔬菜而少吃肉,多吃水果,少吃雪糕、朱古力和糖果等零食,也尽量少喝含糖较高的饮料。

2、增加体力活动,坚持运动锻炼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位“干将”,英国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如果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缺乏运动,尤其要注意预防。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坚持合适的运动,即使再忙,每天也抽出至少十五分钟做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步行、跑步、打羽毛球、溜冰、做健身操等,尤其是白领男士,更应该利用工作间隙做一些适当运动。

3、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平时要有规律地生活,在糖尿病的“新兵”中,有不少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士。这些人群工作压力大,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平时活动减少,坐的时间多,应酬也多,摄食的热量偏高,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努力改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一次大的精神刺激,或很长时间抑郁、愁眉不展,糖尿病可能很快就找上你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放松一点,避免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浅谈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