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八大“误解”, 很多糖尿病人可能都不知道

作者:糖大夫 2017-12-17阅读:642次

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可能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教育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但现实情况是不仅仅是健康人,有不少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多年,依然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诸多误解,不知道怎样正确检查和处理糖尿病,常常误入歧途。

一、无症状则不可能患糖尿病

初确诊的糖友可能会说:“我没有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怎么会得糖尿病?!”

其实这是个误解。上述的这些表现,是因为发现时血糖已经很高或突发血糖增高。而现在很多人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血糖轻度升高,所以没有太多感觉。

另外还有就是平时不注意,仔细回忆可能会有乏力、体重轻度下降或皮肤瘙痒等不典型症状,所以不能以症状是否有来诊断糖尿病。

定期检查很重要。对于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曾患妊娠糖尿病者、体形肥胖者等),应该每年至少检测血糖,最好把糖化血红蛋白也查一下,避免漏诊。

糖尿病八大“误解”, 很多糖尿病人可能都不知道

二、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有些人在偶尔的检查中看到自己血糖正常就以为自己不是糖尿病,其实未必。有些人空腹血糖虽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却很高,同样也是糖尿病,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

因此,必须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血糖情况,以避免漏诊。

三、只要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血糖升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饱食或高糖饮食、剧烈活动、情绪紧张、应激(如高热、严重外伤、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及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等)。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糖升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病等等。

因此,必须多次复查血糖及通过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应激因素以及其他可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才能最终确诊糖尿病。

四、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必须尿中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因为,血糖在肾脏的排泄过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血糖浓度、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和再吸收能力。

如果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降低,而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尚好时,血糖浓度虽高但无尿糖,医学上称之为“肾糖阈增高”;反之称“肾糖阈降低”,即血糖浓度正常,尿糖却呈阳性。肾脏排糖功能不正常的人,尿糖检查不能正确反应血糖浓度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不可依据尿糖来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八大“误解”, 很多糖尿病人可能都不知道

五、打胰岛素后就可以不控制饮食

原先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改用胰岛素后血糖常常得到明显改善。于是部分患者从此不再控制饮食,认为放松一些没关系。

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是将血糖运送到组织中利用或者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这样,如果吃得多了,储存的也就相应增加,于是体重随之逐渐增加;体重增加了,胰岛素抵抗会加重,所需胰岛素量也相应增加,为了控制好血糖胰岛素就不得不加量,于是进入恶性循环。因此即使用胰岛素也需控制饮食和体重

六、西药副作用大,想吃中药根治

从绝对意义上说,确实药物都有些副作用。但是与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是次要的。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出现慢性并发症,再来治疗效果非常差,耽误了控制血糖的最佳时机。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共分为六大类。总体来说目前的药物还是很安全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仅仅凭药物说明书就拒绝服药是不可取的。

目前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药性复杂,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但病友们如果盲信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医”,而终止现行的正常治疗,其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七、只能吃糖尿病食品

有一定糖尿病饮食治疗知识的病友都应该知道: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糖尿病食品”。其实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物没有什么不同。病友们如果不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而认为只要吃“糖尿病食品”血糖就没有问题,这是很危险的。

糖尿病八大“误解”, 很多糖尿病人可能都不知道

八、控制糖尿病,把血糖降下来就够了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组代谢紊乱综合征,除了高血糖以外,多数患者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体重超标、高尿酸血症等多项代谢紊乱,仅仅控制血糖,并不能很好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要求综合控制,全面达标,即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切不可只注意控制血糖这个单一指标,而忽略其他指标异常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