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出现这三种情况,警惕肾病!院士指路肾病防治

作者:广州日报健康有约 2018-03-20阅读:488次

尿路感染却以为是“上火”?看来,你真的不了解自己的肾。

近日,中科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知名肾病专家侯凡凡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坦言,大部分人其实都不够关注自己的肾脏健康,对如何预防肾脏系统方面的疾病不甚了解:

尿液出现这三种情况,警惕肾病!院士指路肾病防治

“目前很多人对肾脏方面的最初症状比如尿道感染等并不了解,有的人尿路感染出现不适,还以为自己是上火,喝点凉茶就好了。在我国,慢性肾病的知晓率几乎只有25%,导致不能早发现早治疗,让病情进一步发展。”

1亿多慢性肾病患者

10%会发展为尿毒症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或当身体患有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时,可诱发肾脏结构出现损害,肾脏功能减退。

侯凡凡院士说,中国有1亿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其中10%会发展为尿毒症。这些患者中间因为肾炎导致的尿毒症的患者占45%,糖尿病导致的占20%,高血压导致的占17%,也就是说原发性肾脏病以外的疾病所导致的肾脏损害不容忽视。然而,我国人群对慢性肾脏病知晓率却只有25%。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完全治愈尿毒症,病患只能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相关数据统计,在100万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只有44万人接受血液透析。昂贵的透析费用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痛苦之外,也给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带来负担,所以一定要重视慢性肾脏病,提高民众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认知。”

尿液出现这三种情况,警惕肾病!院士指路肾病防治

两大原发病需警惕损伤肾脏

1.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约半数以上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脏损害加重后会出现大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生很隐匿,不容易被察觉。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已经出现明显的小便泡沫经久不消,或者伴随面肿、眼肿、脚肿的现象,则千万要重视起来,这预示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如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发展成尿毒症。

2.高血压

肾脏本身用于过滤体内毒素,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和钠盐,同时防止蛋白、血细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压使得血管内血液压力增高,导致蛋白漏出至尿液里,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高血压长久控制不佳,造成的结构破坏难以逆转,就会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慢性肾衰竭,其最后严重的后果为尿毒症。

女子患肾病 孕前需做健康评估

女性的生理结构特殊,决定了肾脏系统有一些特定的疾病多发,如泌尿系统感染、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影响最广泛的问题则是,女性妊娠过程中,肾脏会承受更大压力。

尿液出现这三种情况,警惕肾病!院士指路肾病防治

数据显示,50%以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其妊娠后会发生蛋白尿加重,已有肾功能损伤的妊娠女性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或死亡的可能性显著增高。

侯凡凡介绍,肾病患者妊娠失败、早产、剖宫产和小于胎龄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更高,妊娠本身也很可能加速肾病病情的进展。

很多高龄女性急于生育二孩,如果身患肾脏疾病,应该及早加以了解,接受医生的专业评估再决定是否妊娠,最大程度的减少威胁母婴健康的风险。如果不清楚自身肾脏健康与否,可做一个肾脏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怀孕的安全性。

当然,也不是存在任何肾脏方面的健康问题都不能怀孕。如果肾病患者出现计划外怀孕,也要找专科医生进行评估,看看身体状况时候适合继续怀孕。

还有的孕妇因为担心影响胎儿安全,不敢对自身的肾脏系统健康问题用药。其实,孕妇恰恰是尿路感染的易感人群,且容易发展为急性肾盂肾炎,如不治疗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严重危害母胎安全。孕妇一旦出现尿感症状或尿检证实有细菌培养阳性后,需尽快至正规医院治疗,以保障母胎安全。

教你一个简单方法 早期发现肾病征兆

侯凡凡院士强调,预防慢性肾脏病要调整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规律作息,避免疲劳;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低盐饮食,均衡营养。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也可以完全阻断或逆转病情。

怎样可以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疾病的症状?侯凡凡介绍,自己观察尿液最直接简单;同时要重视定期做尿液检查。尿液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窗口”,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警惕肾脏病,及时到肾脏病专科医院就诊:

1、尿中泡沫增多,尿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表面有细小的泡沫且不消散;

2、尿色改变,尿液浑浊呈淘米水样、尿色发红、浓茶色甚至酱油色;

3、尿量改变,正常人每天尿量约为1000-2000ml,尿量过少或过多都提示肾脏可能出现问题。

专家介绍

尿液出现这三种情况,警惕肾病!院士指路肾病防治

侯凡凡

擅长疾病: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党员,第六届“南粤巾帼十杰”,59岁当选中科院院士,改变了广东8年没有女院士的局面。她的一项研究成果,被国际誉为“改变了慢性肾脏病治疗的策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等荣誉。

从医历程:

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6月至1998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99年起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现为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第一军医大学(现为南方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香港肾脏教育研究基金会客座教授等学术职务和14家国内外期刊的栏目主编、副主编或编委。2009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情况:

曾以第一和/或通信作者发表论著138篇,包括N Engl J Med、J Am Soc Nephrol、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等国际权威期刊多篇。曾多次在国际主要学会获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荣获“何梁何利奖”(2006年)、第二届“中国医师奖”(2005年)、第七届“丁颖科技奖”(2004年)和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称号(2002年)。2009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起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现为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第一军医大学(现为南方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香港肾脏教育研究基金会客座教授等学术职务和14家国内外期刊的栏目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李晓姗

编辑/李津

部分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