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 研究发现糖尿病成癌症元凶!超重的、常加班的了解一下!

作者:城市快报健康 2018-04-25阅读:4463次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系的研究者近日发现,全球近6%的癌症病例(合计80万人)是由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导致的。

研究人员对2012年175个国家12种癌症的发病率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的癌症为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与高体质指数(BMI大于25)存在相关性的类型,包括结直肠癌、胆囊癌、胰腺癌、肝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食管癌等。

这项发表在英国《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提示,除了吸烟这一传统致癌因素,糖尿病或肥胖也是潜在的致癌因素,必须引起警惕并加以防范。

新华社资料图

一般认为环境、生活方式、遗传是患糖尿病的最大原因,但情绪也可能是形成糖尿病的一大元凶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斌华解释,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功能有关,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之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

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时间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被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

不良情绪因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内分泌功能的减退,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功能下降,所以不良心理最容易使中老年人发生糖尿病。同时,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血糖会短期内升高,且控糖也会更难。

糖尿病与负面情绪增加之间也有直接关系。女性往往受情绪影响较大,而紧张可以引起人体激素的释放,引起血糖的增高。糖尿病本身就容易引起抑郁和焦虑,而负面情绪也与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鲜为人知的是,糖尿病是可被“传染”的,不过传播的媒介并不是细菌等传染源,而是生活方式。

尤其是夫妻之间。很多同为上班族的夫妻,下班后为了图省事,经常用快餐、小点心、方便面等食品随便应对。周末休息则更多选择一起窝在家里。失衡的饮食结构,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血糖随着体重“步步高升”,最后一起患上糖尿病!

“工作狂也要当心糖尿病啊啊喂!”

33岁的薛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骨干,平时工作十分拼命,常常加班到八九点钟才能回家,晚饭不是在公司楼下的快餐店对付一口,就是饿到回家以后再吃宵夜。结果,工作上深受领导赏识的他,年纪轻轻就得了2型糖尿病。医生告诉他,现在的年轻白领特别容易成为2型糖尿病的“攻击对象”。

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指出,“工作狂”人群精神压力大,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血糖、血压等指标也随之变化,而反复的应激性高血糖可以对胰腺分泌功能产生持久性损害。不规律的饮食对血糖波动也有巨大影响。久坐不动会导致肥胖,肥胖及其诱发的胰岛素抵抗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另外,“工作狂”不规律的生活严重影响体内肠道菌群的稳态,从而促进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针对这一人群,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袁慧娟提出以下建议,帮助其降低糖尿病风险——

  • 适当运动,保持健康心态。
  • 保证正常规律的饮食。
  • 如果没有时间出去吃饭,就提前做些准备。

新华社资料图

学会三招远离糖尿病

1

多吃坚果预防糖尿病

人们通常认为脂肪有害健康,但有些脂肪其实对健康是有益的,例如欧米伽6脂肪酸。美国塔夫斯大学、悉尼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摄入欧米伽6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欧米伽6不饱和脂肪酸常见于葵花籽等多种坚果及大豆。这类脂肪酸有很多种,亚油酸是最主要的一种。与其他脂肪酸不同,亚油酸无法在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补充,因此也称必需脂肪酸。

2

减重有助缓解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也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是导致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学者领衔的团队开展了这项名为“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的研究。他们在英国招募了近300名患者参与试验,其中一半接受常规的糖尿病护理,另一半则参加结合体重控制项目的基础护理,这包括持续3—5个月的低热量饮食。

结果显示,一段时间后,那些体重减少15公斤或更多的病患中,86%的2型糖尿病症状得到缓解;减少10—15公斤的病患中,57%得到缓解;即便只是减少5—10公斤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也达到34%。相比之下,接受常规护理的那一组病患里,这一比例只有4%。

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2型糖尿病症状的缓解与体重减轻程度具有密切关系。

3

早期干预可阻断糖尿病进程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提醒公众,一定要加强生活方式的管理,保持运动、保持体型。

肥胖转变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非常高,若等到确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时则一辈子难以治好。

徐谷根呼吁,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在胰岛素抵抗时就要开始“治未病”,甚至在肥胖引起血脂高、尿酸高等代谢综合征时就要开始干预,应前往医院内分泌科做胰岛素释放试验、糖耐量试验等。

来自 | 人民健康网《“健”识早知道》

新媒体编辑 | 张昭

您 可 能 错 过 了 这 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