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治失眠,别的可以不记,它俩不得不知!应用恰当能以一当十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7-08-06阅读:727次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针灸甲乙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要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失眠多梦。闲言少叙,我们先把一个特别好用、简单方便的穴位按摩疗法介绍给你——

仰起手掌,在豌豆骨后缘的桡侧,当掌后第一横纹上取穴,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穴道,就是神门穴。另外,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一个穴位,乃太溪穴。这两个穴位,都是左右各有一处。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牙签或者圆珠笔头,在左右各点按5到6分钟,共刺激20到30分钟,每天坚持,一个月左右就会见到明显疗效。

列位看官,“精诚名医汇”为您介绍这一方法,绝非空口无凭。它实际上源于祖国传统医学典籍《灵枢·九针十二原》里的论述:“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很多近代的中医针灸名家,都将这两个穴位视作调治失眠的一条捷径,临床上多加应用。治疗手法以针刺为主。我们一般人掌握不好这样的方法,所以用点压的方法长期刺激,也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奥妙呢?且听“精诚名医汇”为您细细道来——

列位看官,话说在失眠的诸多因素中,心肾不交可谓最突出、最广泛的一种。针对失眠,我们可以记不住别的,但是能把“心肾不交”这四个字,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治疗方法记住,也是真真可以受益一生的。

原来,在中医语境中,我们的肾水可以在肾阳的鼓舞下向上运行,恰好可以和熊熊燃烧的心火相遇。心火得到肾水的制衡,就不会烧得过旺。相应地,我们的心神也就不至于被“烘烤”得不知所措,从而可以安稳地居于心中。这样,我们就会睡得好。相反,如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肾水不足,或者肾水不能上济心火,我们的心神就坐卧不宁,从而引发失眠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有两个手段。其一,想办法让肾水源源不断地上升,制衡心火;其二,可以让心火适当得以清降,在得到肾水滋润之前,不至于烧得一塌糊涂。恰好,这神门穴和太溪穴联用,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

何出此言?

列位看官,你可那太溪穴,乃是肾经水液汇聚之地,为肾经的原穴。这个穴位的意思是,肾经的地部经水流到这里之后,汇聚成了宽大的一条溪水。这溪水在吸收肾中元阳之气后,可以上行天部。所以说,这太溪穴是天生的一弯清泉,可以随时被我们调取,为身体滋补肾阴。再看那神门穴。这个穴位是心经的原穴,意思是心经体内的经脉经气,在这个地方外出体表。也就是说,这里仿佛是一扇门,作为心经气血的出入之地。因此,这里有“泄”的作用,可以清心火、凉营血。

因此,我们一面用太溪穴鼓舞、调动肾水“救援”,一方面用神门穴清热通络“自救”,则心肾不交的问题,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的。因此,用这两个穴位治疗失眠,临床上屡试不爽。比如那中国当代中医临床大家、国医大师吕景山先生,就对这两个穴位的使用颇有心得,将其纳入著作中,启迪后人。

可见,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穴位,个个暗藏神秘的健康密码。如果我们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对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康健,实在是大有用处。

方法说完了。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