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错过一夏再等一年

作者:奕骄 2017-07-01阅读:4959次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容易生病,大人易患鼻炎、咽炎、流感,小孩易患肺炎、哮喘,殊不知这些都和夏天阳气耗损有关。还有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都是需要冬病夏治的!

冬病夏治,错过一夏再等一年

1,冬病是怎么形成的?

因为夏季的室内外温差很大,经常出入低温环境加上热食冷饮交替十分频繁,造成脾胃虚寒。夏季阳气生发之时,没有扶阳固本,反而消耗大量能量,寒气入体。所以秋冬季节,阳气亦虚,阴阳失衡。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冬病夏治,错过一夏再等一年

2,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夏季的“夏”对应“五行”中的“火”,“夏”又在五脏中属“心”,所以夏季要注意气候炎热产生的伤津耗气,气随津脱而引发气津两虚的情况。

冬病夏治,错过一夏再等一年

3,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

4、冬病夏治的手段?

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药物有效成分易通过汗腺渗透吸收。选择“夏令”“三伏天”等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气机条达、经络最为通畅之时。这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去除寒气的有利时机。此时,应予以积极调养培本,以扶助正气,使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使身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自然就会减少冬病再发的可能性甚至根治。

有这些身体不适,就需要冬病夏治了!

· 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属肺,属广义的呼吸系统。吃冰冷东西或衣服穿少了,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样的道理,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人最易受邪。现代人往往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反复咳喘。

· 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说,”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他认为,寒则凝、温则通。虚寒性胃痛和腹泻病人容易在冬季因受寒而发作。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尤贪食冷饮,常待在空调房等极易会损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除了在夏季要注意饮食,更要选择在夏季调治胃病,效果相对比较好。

· 风湿类疾病

适合夏治的风湿类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等,容易在冬季受寒时会加重,病情还会不断反复。

风湿骨关节病,在中医统称“痹症”。中医上说,“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痹”,意思是寒冷、潮湿、季节气候变化,都会引起风湿类疾病发作或加重。夏天阳热之气,对风湿类疾病有很大缓解作用。此时,冬病夏治,配合辛温之药用以调理。

• 妇科类疾病

适合夏治的常见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也适合在夏季调养。中医认为,这些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类病症,在夏季调养会有独到的效果。女性容易受到寒邪。冬病夏治,更容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适用于很多慢性妇科类疾病。

• 亚健康

中医认为,健康是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外界环境阴阳平衡。亚健康正是处于身体阴阳平衡被打破,但还没有实质性的病变,在夏季调节平衡,比较省力,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冬病夏治对付亚健康不是无的放矢,它能针对亚健康的症状各个击破,能解决亚健康所带来的容易疲倦、吃不下、睡不好、腰酸背痛、怕冷等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