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这部纪录片得知,一个中国女人需面对比孕妇跳楼更无奈的现实

作者:漫说健康 2018-04-22阅读:2042次

最近小康医生写了两篇关于纪录片《生门》相关内容,没想到引起很多妈妈的安利和热议。看网友的热议,小康医生也继续一口气看完剩下的集数,也不得不承认这部纪录片的确记载了每个人的痛点和身影。

中国社会对后代的渴望、医疗制度不完善、家庭婚姻的复杂性以及医生平凡而又伟大、以及从未改变的重男轻女现象也都呈现在部纪录片之中。

《孙子兵法》里有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而看完这则纪录片《生门》时,顿时觉得:“生者,家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还在生存挣扎的人来说,感触最深莫过于就是这生活不易和艰辛。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当我们总觉得容易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人在替你承担属于你这份不易。

在中国,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最艰难也许不是治疗风险,而是治疗过程的高昂费用。我们都知道生命是无价,但矛盾的是,对于很多经济贫寒的家庭来说,新生命的诞生往往是伴随着巨大的经济代价。

而纪录片《生门》就有一对来自湖北乡下的夫妇让我也留下了深刻印象。丈夫郑清明是一个念过四十,蹉跎半生才终于娶到媳妇,成功怀上了孩子。

但妻子陈小凤送到医院境地是已经很危险,由于怀上双胞胎,但却面临风险极高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孩子越大,胎盘的压力也逐渐越大,随时都可能会发生爆炸。

但两夫妇由于来自农村,前来医院看病的5000元也是东凑西凑借到,而陈小凤是他在外打工相识,但连社保都没有,事实上就连陈小凤这个身份也不属于她,她曾经被拐卖最终兜兜转转才与郑清明相识。

5000元对于陈小凤的病情也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孩子出生还需要直接转儿科进入ICU,这五万元对这对农村家庭难以承受的负担。

在镇医院治,孩子保不住;在省医院治疗,医疗费又承担不起-----药物费用、手术费用,就连病例入个档案,也要钱。尽管医生看得出他们家庭困难,但也只能无奈告知医院并不是免费治疗,没有钱,医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医生最后给出建议,大人小孩你最好选一个侧重来保。

丈夫郑清明不想放弃,听到医生这番话,自己只好在病床边默默哭泣,又默默擦掉泪痕。

他甚至想到卖肾,用自己的血输给妻子。但医院根本不接受卖肾,而且按规定也只能抽个400ml的血,这对妻子的治疗完全起不了多大作用。

最根本的本质还是在于钱!

郑清明家徒四壁,只有靠加重大哥四处借债,几乎跑遍了全村,用光所有人情才勉强凑到几万块。最终妻子的手术很成功,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但当丈夫却在得知孩子降生的时候,脸色露出一味苦涩:

我一点高兴不起来,后面还有很多事.....

对于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孩子一出生,就背上了不知道如何还上的债务。当大哥提议两个女儿送人,可以给这个家庭减轻一些负担。一向木讷的丈夫独自走出病房,站在病房外的楼道里默默流下眼泪。

但有谁问过孩子的母亲是否愿意呢?躺在病床的这位母亲只是空洞看着周遭一切,也许她更多是无能为力,从拐卖到住院,她似乎无力去决定自己的命运。她那女性的弱势,子宫似乎也成为了导致她四处漂泊的原罪。

和陈小凤同一个病房的老奶奶,出院前塞给陈小凤丈夫的红包,并且还叮嘱他俩互敬互爱。这种纯粹的善良,发自人本性的善良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动。

不过好在丈夫的坚持下,这对双胞胎还是爸妈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妻子在家照顾孩子,丈夫在外努力挣钱还债,在此希望这对孩子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在这部纪录片,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神秘患者有她的难言之隐,与医生争吵的家属也经历无数次的转院无门,不断怀孕流产只为了生个男孩的农村妇女......《生门》就像一把一把手术刀,克制、冷静和犀利地展现现实生活的残酷。

有人看出母爱的伟大,也有人看出医患关系的紧张,有人也看出中国家庭的困境。

但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更多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生活的思考。

也许我们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对母亲、对孩子的尊重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泰戈尔说: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

毕竟生活二字,生与活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