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卑的男人有多可怕?自卑心理必须重视!

作者:脱瘾而出 2017-08-31阅读:3783次

七夕节,这个原本虚构的爱情故事,现在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虐狗。

大雄是我大学时期的学弟,对于爱情也有自己的期待,但大学四年,他都没能如愿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恋爱(我们是文科,女生大把的),如今毕业2年还是单身。

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1、2个负责搞笑的人,大雄就扮演这样的角色。但我发现,这丫跟女生说话(特别是漂亮的MM),还是透着一股羞涩。他把单身多年的原因归于高中时期的自卑,因为当时个子矮,遇到喜欢的女生没敢表白。

今年七夕,大雄照例刷着朋友圈观赏各种花式虐狗和单身狗们的无力反击,突然就看到高中暗恋过的女生,在朋友圈晒了她的二胎娃……

一个自卑的男人有多可怕?自卑心理必须重视!

其实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丢丢的自卑心理,当你看到比自己漂亮的MM,可能会不自觉地做这个动作:

一个自卑的男人有多可怕?自卑心理必须重视!

但是一个男生自卑,可能就不止一个白眼了。比如大雄就因此失去了表白的勇气(虽然MM不一定会答应他……),而有些男生因为自卑引发的后果比起单身要严重得多。

一个自卑的男人有多可怕?自卑心理必须重视!

「你们都活在我的剧本里」,这是李斯达在法庭上说的一句话,让人不禁汗毛直立。

2015年8月9日,这位同学眼中公认的怪癖“才子”,因强奸未遂杀害了自己的同学周云露,因为冷漠的态度和残酷的杀人理由——只想找个无辜的人发泄——“才子”成了“变态”,最终被判处死刑。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一个自卑的男人有多可怕?自卑心理必须重视!

时隔两年,逝者已矣,但悲剧背后的原因依然引人深思。人们都说,这个男生的自卑,是酿成悲剧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

传媒大学是出了名的俊男美女聚集地,李斯达的外形似乎与这样的环境有些不太相称,虽然同学们都认可他的才华,无论是排剧本还是弹钢琴都对李斯达点头称赞,但这并没有改善他的自卑心理。他在校园打坐等一系列怪异的行为,在事发之后被称为“刷存在感”。

与此相反,在异性面前,自卑让他表现得极为内敛、不敢说话,四年不谈恋爱在男女比例2:8的大学里,几乎是小概率事件。在谈女生的时候,更能感受到李斯达的自卑,极度阴暗的一面就这样慢慢形成。

有人分析说:藏在李斯达表演型人格背后是极度自卑的内心,表面充满矛盾,实则高度统一。李斯达表面上脾气好,几乎从未与人争执,也没打过架,实际上他将压抑释放在演戏中,也释放在互联网里,所以他的社交网站言论充满暴戾,现实中还购买管制刀具。

自卑诞生阴暗心理,阴暗心理导致惨剧。

一个自卑的男人有多可怕?自卑心理必须重视!

自卑的男生可能更容易依赖毒品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展过一项调查研究,有超过870名来自不同种族和族裔群体的年龄在11岁左右的男孩参加了该项研究,随访9年,共进行3次随访,研究人员试图找出潜在的药物依赖的早期预警指征。入选的男孩们被要求评价某些语句的真实性,比如“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还被要求对自己的好朋友抽烟、吸大麻或可卡因、喝酒等行为表达认可程度。

研究结果发现,相比那些不自卑的男孩,入选时表现出自卑倾向的男孩在成年后(19岁-21岁)更容易依赖毒品,且药物依赖的概率是其他孩子的1.6倍。那些赞成同龄人喝酒、抽烟或者吸毒的男孩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可能发生药物依赖。

一个自卑的男人有多可怕?自卑心理必须重视!

小英说

自卑的原因有很多种,或者外貌、或者家境、又或者某些不好的经历,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转变成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如果没有得到重视或及时处理,又会诱发一系列其他问题,比如更容易依赖毒品,甚至侵害他人。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以及人们的固有思维习惯,都让我们在做错事时产生羞愧感、自卑感,甚至在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时也觉得羞愧难当。

可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个体,我们根本没必要和别人作比较。遇到问题时只要我们学会理解和调节,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负面情绪,就可以很好地避免产生自卑心理。比如前面说的大雄,虽然他总自黑、自嘲,但私底下确是个开朗的小胖子,结交了很多朋友,工作也非常努力。我相信他的爱情只是迟到了,真正欣赏他并会爱上他的女孩,正在来的路上。

  • 谁都会犯错,我们可以知错就改,但不可以自卑!

  • 谁都无法决定自己的相貌,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气质,但不可以自卑!

  • 谁都会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对手,我们可以努力追赶,但不可以自卑!

一个自卑的男人有多可怕?自卑心理必须重视!

参考资料:

Taylor J, Lloyd DA, and Warheit GJ. Self-Derogation, Peer Factors, and Drug Dependence Among a Multiethnic Sample of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2006: 15 (2) 39-51.

—The End—

文案 | 俞小泷 设计 | 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