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藏在你潜意识里的魔鬼

作者:37度心理 2017-09-05阅读:1364次

微信公众号:37度心理(ID:psy-37),欢迎分享!

潜意识或者说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在心理学中是指我们内心活动中不通过意识层面,自主自动的心理过程。我们无法通过自省来感受到这些潜意识的存在,但它的对我们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却远甚于我们所能控制的意识部分。正如著名的“冰山模型”所展现的那样,我们所能意识到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是在水面之下的潜意识。

在意识的层面,或许我们都会自认为是阳光,道德,理性的人;但是,在那水面之下,你的潜意识中可能有你想不到的阴暗冲动。

小心!这些藏在你潜意识里的魔鬼

逆反的冲动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或许他说的也没什么大错,但是你就是会不假思索地去反驳他,就算观点一样也要换一种方式说出来,和他抬抬杠。又或者有些人,特爱对你指手画脚,虽然他讲的也许是对的,但你就不愿意按照他说的去做,而或许选择一条相对更复杂的方法。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心理逆反(Psychological reactance ),意指当自己行为和表达的自由空间受到限制时,人们潜意识所产生的逆反冲动,以及伴随而来的逆反行为。在潜意识中,我们是渴望自由的意志和表达的,而当别人用言语限制了你想说的话,规定了你要做的事,潜意识发现自己的自由空间受到了威胁,就会产生强大的去反抗这种威胁的逆反冲动。因此,当别人阐述了某种观点,我们也许会“为了反对而反对”;当别人指出了某条路径,我们也许会“为了不同而不同”。

有时候,你会为自己孩子气的逆反行为感到可笑,又或许会觉得这仅仅是不成熟的表现。事实上,这种逆反心理并不仅仅出现在小孩子,和不成熟的个体身上,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会有逆反的种子。而这个流淌在我们血液之中寻求独立见解和自由空间的种子,稍不注意就会变成我们不理性决策和不适当言论的冲动。

小心!这些藏在你潜意识里的魔鬼

攀比与炫耀的冲动

你也许对已经对朋友圈各种花式秀优越的行为深恶痛绝,你或许也深深明白生活之中冷暖自知,没有必要羡慕别人生活的道理,但或许你就是忍不住花或许超出自己薪资能力的钱去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或者那个并不实用的奢侈品包包。

“道理我都懂,然并卵”,这或许是时下我们面对攀比心理的最无奈表述,不想花钱撑面子,但又似乎不得不这么做。心理学家Festinger,1954年就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指出人们进行社会比较是评估自我价值的重要过程,人们但凡要认识自己,那么社会比较就难以避免。我们之所以难以控制这一心理,是因为它是在潜意识里完成的,看到别人夸耀自己的新手机,新包包,无须你发出任何欣羡的感叹,稍后就能成为你在商场买买买的动力。

进行社会比较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种潜意识冲动给我们的影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就会压瘪你的皮夹。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攀比的冲动会继而演化成为炫耀的冲动,言谈之中下意识的秀出自己的优越,侃侃而谈而不知道却已然对他人的自尊造成了威胁,成为了平日里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

小心!这些藏在你潜意识里的魔鬼

性冲动

“食色,性也”,性或许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人性本能。弗洛伊德亦将其归纳为“生的本能”,称之为“力比多”,并以之为潜意识的重要驱动力。其表现为两个阶段:1)性欲求行为,比如接近异性,选择对象,恋爱结婚等;2)性完了行为,指对性交行为本身的欲求。

或许你会说,对啊,但是我也只是想想而已,又不会真的做什么。甚至,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白天的性冲动(力比多)累积下来,在晚上(如果没有办法宣泄出去)可以成为更多额外精力的来源。

但是,潜意识冲动的特点是,当它发生作用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它真正的发生了作用。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给被试展示性感的车模图片,然后让他们作为面试官去面试一群女员工。结果显示,他们在对这些女面试者进行评价时(相对于没有之前进行性暗示的控制组)明显更侧重于相貌,身材,暴露程度这些有关性的特征,而这些却是和她们所要应聘的职位无关的。在这个实验中,性冲动严重干扰了被试的正常判断,但在回访中他们却丝毫不自知。

小心!这些藏在你潜意识里的魔鬼

破坏的冲动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心孩子们的行为,在他们搭完积木后,欣赏片刻自己的作品,都会做出一个惊人的动作:对,把积木推倒。这就是隐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破坏冲动的最好体现,弗洛伊德曾将其归纳为“死的本能”。

在我们生气的时候,往往我们会摔砸身边的东西,用以“泄愤”,实际上桌子,椅子,花瓶这些杂物并没有得罪我们,我们只是通过破坏他们满足了潜意识里的破坏冲动,进而获得了快感。

或许,现在你能理解那些犯罪分子和恐怖主义者,为何能够如此冷血无情,干出那些令人发指的行径。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人类的潜意识当中就暗藏了破坏的冲动,“死的本能”。而区别在于,一般人能很好的控制这一冲动,不至于做出过激的行为。

小心!这些藏在你潜意识里的魔鬼

如何应对这些魔鬼

如上所述的大家潜意识里潜藏的魔鬼,或许大家在平日的生活里也是耳熟能详,并不感觉新鲜。但是他们却着实难以应付,其原因在于这些潜意识冲动发生作用时,我们并不知道是它们在起作用,比如我们不会把自己和上司的口舌之争和逆反心理联系起来,而会更关注具体争论的问题;我们亦不会把买新的手机和攀比主动联系起来,而是反复提醒自己这个新手机的功能如何可以值回票价。

潜意识就是这样,像缠绕浮士德身边的魔鬼一般,于无声无息中对我们的决策施加影响,并给我们的生活添加了不少障碍。不过别担心,心理学家也给出了应对这些冲动的建议。

1) 了解它们,知道自己在做某些行为时其实是这些在起作用

2) 把问题拉到意识层面去思考,多去理性的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思考问题,警惕脱口而出的话和直觉判断。

3) 避免仓促的决策,不要在匆忙之中做决策,因为这个时候是你的潜意识在主导

4) 避免情绪化的决策,不要在自己处于高涨情绪时决策(太过高兴,悲伤,生气),潜意识的冲动会在这个时候钻你的空子。

小心!这些藏在你潜意识里的魔鬼

参考文献

【1】Westen, Drew (1999). "The Scientific Status of Unconscious Processes: Is Freud Really Dea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47 (4): 1061–1106. doi:10.1177/000306519904700404.

【2】Brehm, J. W. (1966). A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Academic Press.

【3】Brehm, S. S., & Brehm, J. W. (1981).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A Theory of Freedom and Control. Academic Press.

【4】Festinger L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 (2): 117–140. doi:10.1177/001872675400700202.

【5】Gruder C. L. (1971). "Determinants of social comparison choic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7 (5): 473–489. doi:10.1016/0022-1031(71)90010-2.

【6】Geraskov, Emil Asenov (November 1, 1994).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 and the unconscious sources of activity". Journal of Psychology.

【7】Wollheim, Richard. Freud. London, Fontana Press, pp. 184–186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