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小故事

作者:tita企业执行力 2017-09-08阅读:3324次

拖延症小故事

一群男孩总是喜欢到某处草坪踢球,草坪的主人屡屡劝阻无效,于是想出一个办法。他对男孩们说:“如果你们每天来踢球,我愿意给每人每天一块钱。”男孩们欣然同意。第二日,主人说:“以后,我只能给你们五毛钱。”男孩们勉强接受。第三天,主人不再发钱,男孩们忿忿离开:“以后谁还愿来这儿踢球呢?”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则故事寓含了一种普遍现象:即使与之前的意愿相符,个体也会对强加的要求有逃避的倾向。为获得自主的控制感,对外来的任务采取拖延回避,不失为便捷的途径。

更何况,有时拖延甚至是被鼓励的。“外在的环境对我有一个要求,而我会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时会推迟。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对拖延的愉悦感,到后来形成了习惯,若不拖延还会有焦躁等负面感受。”在接受开放式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拖延者会提到相似的经历:拖延并不曾真正带来危害,赶在最后一刻抢闸完成了任务,同时满足了虚荣心——只用很短的时间却能取得不错、甚至比别人好的结果。无形中,“自己最适合短期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心理得到强化,并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暗示。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