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C计划周末荐书

作者:C计划PlanC 2017-06-27阅读:1542次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周末荐书:每周一本与课程相关书籍,共读共学。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C计划周末荐书

作者: 罗杰•霍克 (Roger R. Hock)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译者: 白学军

出版年: 2010-8-1

页数: 372

丛书: 新曲线·心理学丛书

马瑞霞,在过马路被汽车撞倒后的62秒内,无人施救,又遭遇了汽车碾压,最终不幸离世。媒体称她为倒在斑马线上的隐形人。

无论是马瑞霞事件,还是更早的广东小悦悦事件等等,社会舆论均将矛头指向了路人和旁观者,谴责他们的冷漠、冷血。也有人将之完全归因到彭宇案事件导致的人人自危。《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C计划周末荐书

不过如果读了《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的“你会伸出援手吗”一文。大家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美国纽约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事件。1964年,一名年轻女士在遭受袭击的35分钟内,有38人目睹了事件过程,但最终只有一人报警。人们纷纷谴责大城市里的人们情感淡漠。《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C计划周末荐书

心理学家对此展开了研究,提出并验证了“旁观者效应”理论:突发事件发生时,在场的旁观者数量越多,采取行动的人越少,越缓慢。《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C计划周末荐书

纽约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John Darley和Bibb Latane设计出一个实验,让被试者认为有人突发了癫痫。如果被试者认为只有自己知道发生了这一事件,那么会百分之百报告;而随着被试者认为有越多人同时知道事件的发生,报告的人数越少。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责任扩散”,即旁观者认为知道的人越多,那么别人很可能会去帮助或者已经报告,那么分散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越少。还有一种解释是“恐惧评价”,即当别人在场时,我们害怕万一判断错了,会被别人嘲笑。

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一个“为什么路人不伸出援手”,其实会至少经历如下这么复杂的心理过程:

1. 路人首先必须先意识到发生了突发事件。有时行色匆匆的路人未必注意到紧急情况的出现。

2. 路人必须对情境作出判断,即某个人是否需要帮助。到底是心脏病发作,还是喝醉了?

3. 确定自己是唯一的旁观者,必须承担责任。如果在场的人很多,可能会觉得他人可以替自己承担责任。

4. 决定自己要伸出援手后,就必须决定该采取什么行动。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者觉得自己没有采取适当行动的能力,那么路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例如,挪动车祸中的受害者会不会反而让受害者的情况更遭?而医生、护士或者护理人员,比其他人更可能为突发事件中的伤员提供帮助。

5.决定采取行动后,还必须付诸实践。仅仅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代表一定会去做。比如,是否愿意介入持刀的打斗中?如果介入了,事后会被起诉吗?如果本想帮别人,结果最后却像个傻子,又将如何?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C计划周末荐书

设身处地在马瑞霞或者小悦悦事件中,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一系列的难题。但研究不是要让我们更加悲观,而是在理解原因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问题。

事实上,已经有研究证明,当人们了解了旁观者效应后,会更乐意向危难中的人们伸出援手。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不仅仅覆盖了社会心理学的方面的重要实验,还包括了生物学与人类行为、知觉与意识、学习和条件反射、人格、心理治疗等方面的里程碑式研究。这本20年来发行了七版的经典心理学参考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