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抑郁的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作者:Luron 2017-06-29阅读:4950次

一个抑郁的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这是一个23岁的大男生,礼貌、腼腆、干净,但从16岁开始就被确诊为抑郁症。

最初表现为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还能上学的日子里,什么都理解不了,什么都记不住。

16岁开始尝试第一次自杀,父母开始重视病情的严重性,就医被确诊为抑郁症,退学开始进行系统的治疗,曾经服药、电击、偶尔住院。

7年不当的治疗并没有把他治好,23岁的他每天从中午12点开始玩游戏,一直到深夜12点,有时候遇到难过的关卡,玩通宵也是常有的,有时出去散步,会因为妈妈一句话不高兴就立刻回来,发怒摔东西。

妈妈一说话,他就疑心对他有什么心想法,反复问为什么、为什么,一旦回答是他不愿意听的,就会立刻发怒、打人……

紧张、害怕、焦虑、恐惧不断袭击他,又因为焦虑的加重让他产生了严重的强迫思想,这种强迫思想无法摆脱,总是在他的脑子里转来转去,异常痛苦,他认为自杀可以终结这一切。

这是著名心理咨询师顾歌《一个郁郁男孩的30小时》这本书里的男主角G,书里以写实的方法详细记录了顾医生对于G进行的 三十次心理治疗,配有作者深入的分析和专业的解读,最后G基本康复。

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除了我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之外,我特别想探寻原因是,抑郁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患病者有怎样的心路历程,才能成为现在的他。

再比如,《FBI犯罪心理实录》,看着那些残忍的连环杀人案,我的关注点是在杀人犯为什么会成为杀人犯,杀人的动机和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选择的不只是生气而已,而是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实施,这种心理状态是怎样产生的?

我做的这一切,除了兴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如何才能避开那些坑,帮助我的孩子成长成为一个心理状态非常健康的孩子。

我知道我有些用力过猛,经历过了的我才知道,健康是最最重要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这就够了。

苏格拉底在没有任何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就断言,成人的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所遭受的心理创伤,是的,一个抑郁孩子的养成离不开全家人齐心合力的推波助澜,G也不例外。

我帮大家总结一下,G经历了什么,我以为有以下三点:

一、他拥有一个不和睦的家庭。

G的父亲从他很小时候就开始出轨,而母亲没有选择离婚,从那时起,父母的争吵就是他成长的背景音。

幸福的婚姻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婚姻有各自的不幸。

不幸福的婚姻伤害的不只是夫妻两人,孩子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父母所导致的冲突,会造成孩子观念上的站队,是选择父亲还是选择母亲?此时还是开始了他人生最惨烈的心理冲突----这就是童年心理疾病的开始,在一个个痛苦的心灵背后,都折射出一对对父母不幸的婚姻史。

二、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G的父母留学日本,并在日本发展自己的事业,G在日本出生,十岁随母亲回国,不同国家文化和环境和冲突,使得这个男孩极度不适应,而主要的陪伴人妈妈并没有意识到环境的改变对于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没有进行任何干预和疏导。

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需要同时面对全新的同伴、课程的设置、语境和观念,这么多的压力对于一个成年人都可能是莫大的挑战和考验,G却没有得到老师的一点宽容,开始恐惧直至厌恶学习,陷入了自尊心得不到满足的深渊。

这段创伤性的经历,深入影响了G后来的情感和命运。

三、父母极度严格的要求与孩子自我意识之间的冲突

G的父母都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是学业有成和事业有成模范,因此对自己的儿子要求特别高,特别是妈妈,无论是日本还是后来回国,无视环境的改变对于孩子造成的影响,在学习上给孩子的压力始终很大。在这样的学习生活中,G形成了压抑的个性。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能获得相应的自由,就能获相应的成功的机会。

如果你想做什么就能去尝试去做,虽然会吃苦,虽然会走弯路,但因为有勇于去尝试的想法和空间,因而有了成功的可能;相反,如果没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别说成功了,痛苦就会如影相随。

因为人最大的痛苦就是自由被限制和思想被禁锢。

也许,G的经历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每一个人的惊醒,对吗?

时间有限,就此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