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癌附体?别放弃治疗,拖延症是可以治的

作者:三朵时光 2017-10-12阅读:1212次

苏涞在一个制造业的国企做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不知怎么,一个晨醒的时间突然给她的老领导打去电话,提出了辞职。家人和单位都不理解她的做法,苏涞随便拿出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要去寻找真实的自己。

几个月后,苏涞入职一家外资企业,第一天上班,她浑身充满了挥洒不尽的热情。到了下班的时间,她还是秉持那份热情继续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这时,离她不远处办公的内勤娜娜一边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念叨着:“下班喽,抓紧时间去瑜伽喽!”这时,跟娜娜最为要好的一个女孩凑近跟前,递了个眼色努着嘴和她说:“领导还在努力工作,你怎么还那么积极下班,你工作做完了吗?”其实,那个女孩是在给娜娜找个台阶下,意思是告诉她:领导都没走呢,她还是不要正点下班的好,况且新关上任,小心一把火烧到她这里。结果娜娜一点不以为然地说:“我不可不是光下班积极,工作也很积极啊,今天的工作全部都做完了,不走,难道还等着领导请我吃大餐吗?”说完,娜娜就拿着包走出了办公室。

赖癌附体?别放弃治疗,拖延症是可以治的

此时的苏涞虽然手里握着笔,可却早就不知道笔尖该落在何处了。娜娜是那种一脚踏出校园,另一只脚踏入社会的职场小鲜肉。坦率的性情仿佛在她的年龄上显得并不过分,也不招摇,但在苏涞的感情色彩中却显得有些五味具杂了。回想起自己在国企工作的那十年,加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但加班,真的是因为工作量大做不完?还是工作的时间内没有充分利用,导致该完成的工作没有及时完成呢?

的确,单单对于工作而言,到点做完到点下班是理所应当的高效工作方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下班了却还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除了能证明自己在努力工作之外,并不能证明别的什么了。没有一道公式能证明,工作时长与工作成果是否等价,但经过实际印证过的理论却是,低效又耗时的工作方式,偷走了时间,也毫不留情地将一个人拖拽到焦虑的瓶颈中,而且还病得不轻,它被叫做拖延症。

说到拖延症,我想到了以前我在画报社做编辑时的一位同事闫姐。闫姐原本是画报社的美编,后来编辑人手不够,她就充数当起了编辑,而且还是最有惬意的一个编辑。在我刚学会使用“无厘头”、“理想摇曳着现实”、“你给我给力就是我给你给力”来码字混饭吃的时候,闫姐的篇幅已经横跨房地产、汽车、医疗、时尚等中国领域了。作为画报社的首席编辑,闫姐经常出入时尚圈的各种派对和新闻发布会。采访、组稿、编辑、排版乃至校对,这些在我们这几个小编事业线上艰难蹒跚,犹如海市蜃楼般看得见却摸不到尤物,在闫姐的盛宴上就是小菜一碟。

把玩的文字,像脱缰的野马,要么一直追着它跑,要么让它服服帖帖为我所用。后来我涉猎了一些经管和人物传记,我开始以为,那些所谓的白手起家和平步青云,都靠才华的积淀和天分的使然,才能别树一帜。所以,当闫姐的作品频频斩获A类、B类、C类优秀稿件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个小编都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智商高差不少”!像闫姐这样的首席编辑才称得上才华横溢,竖着也溢,我这样的充其量就是偶尔挂点彩头罢了。

赖癌附体?别放弃治疗,拖延症是可以治的

直到有一天,一个紧急且重要的事情突如其来地横在我们眼前,没有抓手也不知所措的时候,闫姐用事实向我们诠释了,在横溢的才华在赖以生存于专注做事的基础上。

那天,我们赶完稿子之后出去聚餐,大概午夜的时候,公司领导打来电话通知我们,其中一篇汽车4S店的软文不合格,要我们抓紧时间再写出一篇文章来,而且要快,因为第二天早上,这些刊物就要陈列在各大银行和候机大厅,印刷厂都在全员待命准备通宵呢。

临时换稿对于编辑部来说并非偶然,但在两个小时内就要写出一篇文章,对于当时没有一篇存稿的我们来说如同晴天霹雳,霹得满眼金星外带蒙圈。这时,闫姐自告奋勇地安慰大家说,没事,她来执笔,现写一篇补充上。随后,闫姐给手机定了几个定时闹钟,都是45分钟一响的那种。闫姐一言不发地搞定了第一个“45分钟”,然后换了一个人似的继续和我们神侃,5分钟后再度屏蔽,继续下一个“45分钟”。就像学生时代的课间铃声一样,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像撒缰的野马冲出教室。待上课铃再响,迅速回归忘我的学习状态中。

在我们充分的膜拜之下,闫姐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一篇崭新得嘎嘎响的稿件,从华丽的辞藻,到精美的排版,全部完成得足以让我们五体投地了。

我们身边,会出现很多个令我们膜拜的对象,比如课外生活特别丰富多彩,从来不会被各种疯玩耽误他名列前茅成绩的同学;比如工作从来无需加班,缺总能在月底的绩效中脱颖而出的同事。

在平实的目光中,他们哼着歌、浏览着娱乐新闻、随便打一通电话,轻轻松松地就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了。其实,你看到的是他听歌、聊天,甚至是迟到早退,却没有看到他极致第专注做事的一面。

专注,是把事情做完满的关键筹码,却也是难以攀登的“珠穆朗玛”。大多数的人,明明知道尚有大把的工作等待去做,凌乱的档案柜还没收拾,一个重要的邮件需要编辑和发出,甚至必须马上去面见重要的客人……然而如此的焦躁和不安之下,他们还是一边犹豫着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一边安慰自己,不着急,休息一会再说也来得及的。

时间就像开了闸门一样,呼吸之间就悄然溜走了,于是,你期待又恐慌地等着最后期限的到来,然后草草了事,一份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保险”,又怎会理所当然地为接下来完全有可能出现的失误“买单”?

这是典型的拖延症!

赖癌附体?别放弃治疗,拖延症是可以治的

如果你以为,生活中的偶尔拖延不会影响什么,但你知道吗?工作中的拖延足以让你粉身碎骨,而且还是万劫不复的那种。

害怕了吗?

害怕就对了!

不过,拖延症虽可致命,但却不是不治之“症”,掌握方法,合理做事,再严重的拖延症也可以治愈。

多数人的时间总是不够用,特别是临近考试、月末考核、期末达标、工期快到的时候,心里的小闹钟还不休不眠滴答滴答提醒着,万事迫在眉睫了。此时,越是心急如焚,越是做不好事情,也是效率的波谷。于是,你能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如何去完成工作,而是怎样能将时钟的指针给你腾出一个拖延期。

如何解决这样恶性循环的拖延症呢?

实际上,只要你将用于做事的时间做一个恰当的分割就好,这很简单。

想想学生时代的一个小时,学校是怎么分割的?45分钟的上课,15分钟的课间休息。随话说,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再看看我们的一个星期是怎么度过的,5天的工作时间,2天的周末休息。现在的你,是不是已经有所思考和启发了呢?

就像我的同事闫姐一样,不管多么紧急的事情,她都习惯在处理的时间上恰当地分割,然后事情就变得没有想得那么难以操作和实现。

解决难题的办法不是摒弃和搁浅,而是简化和专注。

你的拖延症,治好了吧!

本文摘自:艾米《极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