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友的家庭教育:培养节制

作者:心灵契约 2017-10-13阅读:815次

作者:主内潘弟兄

人做事的动机可分为两类:感性动机和理性动机。

所谓感性动机,就是做事受兴趣的驱使;而理性动机,则是做事受理智的驱使。

比如小孩子搭积木,显然是出于感性动机,因为搭积木是受自己兴趣的驱使;而小孩子吃药,则是受理性动机的驱使,因为他知道药能治病。小孩子不会对吃苦了吧唧的药有兴趣,所以没有感性动机。

对于小孩子的学习,情况就复杂了。刚上学时,他对学习可能既有感性动机又有理性动机:对学习感兴趣,也从父母那里知道学习有用。感性动机和理性动机劲儿往一处使,是做事的最佳状态。但久而久之,随着学习压力增大,他可能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了,但他的理性动机还起作用,知道学习有用,所以他继续学习。这时的学习只有理性动机,没有感性动机。

最催悲的是,孩子对学习没兴趣了,尽管理性告诉他学习对自己有好处,那他也不想学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做事只受感性动机的支配,理性对他不起作用。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孩子应该从小培养意志力。让意志力使理性动机占主导地位,让感性动机屈从于理性动机。当孩子有了意志力,他就有能力摆脱感性动机的支配,按理性的引导去做事。

孩子的意志力越强,感性就越听话,做事就越服从理性动机。这时,在受理性动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反而有可能对学习再次产生兴趣。也就是说,理性喜欢的,感性也跟着喜欢。

培养意志力,不是说句:“孩子啊,你要有意志力”就能达成的。意志力是靠反复操练节制来实现的。节制就是四枢德中的节德,按教会的话说,就是做克苦。

操练节制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当孩子想玩游戏时,可以告诉他再等一小时,把这一小时作为克苦,献给耶稣;当孩子在吃爱吃的菜时,告诉他,少吃几口,作为克苦,献给圣母妈妈,等等。总之,有意他让为耶稣或圣母妈妈停止、减少或延缓吃好吃的东西、做喜爱做的事。圣施礼华在《道路》中记载,有位神父为克制自己在面包上抹奶油,在日记中记 下每天早饭的成功与失败。做克苦不但在天主面前立功劳,同时还培养了自己意志力。由此可见,天主真的像父亲一样,祂让我们做的事,除了恭敬祂,同时对我们也有益处。营养学家发现,每周吃一天素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教会早就要求我们周五守小斋。

天主教友的家庭教育:培养节制

对成年人来说:自己已抽足了烟,想少抽几口;已喝够了酒,想少喝几口,这不算做克苦。能在期盼“久旱来甘雨”的时候,再忍一段时间,才算真功夫。

意志力对成年人来说更加重要:失败后,爬起来,继续前进,需要意志力。其实成功人士都经历过失败,只是没有气馁而已。我曾苦口婆心几个小时劝我的同学继续参加高考,最后,激动得他两眼放光,站起来狠狠拍了拍我的肩膀,痛下决心。结果,他又去打麻将了。

改掉不良嗜好,需要意志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性),需要意志力。常听人说:我知道发脾气不好,可到时候就是忍不住:继续恶语伤人,以致人际关系出现裂痕。除了喜怒哀乐的情绪外,为情所困也是感性因素。香港有部电视剧说,秦始皇建万里长城是为了与孟姜女怄气。我相信秦始皇没那么笨。感情用事成不了气候。

在国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很难让人信赖,因为他的行为不可预料,不知哪天就会被情绪所左右,此时做出的决定就不是来自理性了。

情商讲的就是情绪控制。我翻阅过几本讲解情商的书,感觉技巧讲得太多。技巧是有局限性的,案例也不会适用于所有人,最关键的,还是那句话,品格不是学来的,而是要不断操练,直至形成习惯。

注:关于感性动机与理性动机的理论,是主业团创办的世界顶级商学院西班牙IESE商学院与哈佛商学院的专家们联合研究的成果。四枢德与领导力的关系出自主业团创办的欧洲领导力开发中心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