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作者:童书妈妈夏末 2017-11-02阅读:4572次

关注育儿的父母,都点击右上角+关注了本头条号哦!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倾注所有的精力在他身上,他是那么乖巧可爱,尽管我们第一次做父母,常常手忙脚乱,一不小心就让他稚嫩的皮肤受伤,他受委屈了我们也不知,但是他从来没有责怪过我们,他是父母最宝贝的孩子,直到出现了第二个孩子。

01

6岁的小蓝和4岁的小橙是两兄弟,他们有一个疼爱孩子的妈妈,但妈妈的关注点永远在小橙身上,因为小橙智力发育迟缓,妈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他、教育他。

家里挂满了色彩鲜艳的画,那是促进小橙智力发育用的,妈妈带孩子们玩玩具,是适合小橙的简单游戏,哥哥小蓝需要过来陪着玩,他没有符合他年龄可以玩的游戏。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妈妈带孩子们出门买菜,小橙像失去控制般撒腿就跑没了影,妈妈只好留下小蓝在原地,去追赶小橙,为了不让小橙再跑,妈妈抱着小橙走,小蓝懂事地跟在妈妈身后。

路过一个比较大的水洼,妈妈径直走过去了,小蓝跨不过去,他看着妈妈走远的身影,再看看地上的水洼,委屈写满了他的脸,他多么希望能像小橙一样,得到妈妈的拥抱。

有人问他:“去向妈妈求助吧。”

他默默地说:“妈妈要抱弟弟,没有办法抱我。”

02

11岁的女孩盈盈,有个四岁的妹妹,二岁的弟弟。

因为父亲早逝,盈盈需要帮助妈妈分担大部分家务,她每天放学回家,需要洗碗、洗锅、扫地、拖地、晾晒衣服、哄抱弟弟,等妈妈把弟弟接手了,她才有时间去做自己的功课。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弟弟把盈盈心爱的书撕烂了,妈妈一脸冷漠地把那本书丢还给盈盈,继续微笑地哄着怀里的弟弟。

盈盈看着妈妈无所谓的样子,委屈地快要哭出了声,她知道她如果哭了,一定会换来妈妈的责骂,只好默默承受。

但显然责骂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妈妈:“盈盈你在干嘛!”

盈盈:“我在补书。”

妈妈:“妹妹都哭了,你找死啊!”

妈妈一把夺过盈盈手中的胶水,盈盈默默地补书,再去照顾哭闹的妹妹。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我一直以为,父母有了第一个孩子,就会知道如何养育好孩子,没想到第二个孩子的出现,会是以伤害第一个孩子为代价,同样是第一次做人,为什么就要以伤害一个孩子的内心,去成全另一个孩子?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我家正好兄妹俩个,长大的哥哥确实帮了我不少忙,兄妹俩一起玩的玩具,玩好以后哥哥能全部收拾回玩具箱,再长大一点,他还能把他们俩的衣服叠整齐放进自己的衣柜。

我无比欣慰,但这些都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家务劳动,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我帮他们代劳,在他们长大之后,哥哥替妹妹代劳,在妹妹也长大后,兄妹俩分工合作。

但孩子领任务的过程是愉快的,任何讽刺孩子人格、胁迫孩子参与的家务,并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愿意参与家务劳动。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其实和分配什么家务并无多大关系,重要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

我们在孩子有冲突时站在审判的高度,指责老大不让老二,不明辨是非,孩子从母亲身上学不会正确的价值观,又该用怎样的态度去迎接这个社会?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冯颖,编著了这本《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旨在帮助父母们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路上,看清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帮助妈妈们以心理学的角度,走进孩子的内心,处理好二孩生活的矛盾和冲突。

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同样需要面对孩子成长之间不可避免的问题,拥有心理学底蕴的冯颖,深知孩子成长中每一个阶段都是自然规律,唯有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孩子间的个体差异,用理解的态度去替代批评,无疑是孩子的幸运。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全书分为《父母篇》《手足篇》《隔代篇》三个部分,这和我之前接触的书籍不同,类似的书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第一次看到以父母的自我成长为切入点,让我异常兴奋。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前面两个案例,让我看到即使孩子做得再好,也会被父母苛责忽略,这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有关,更深层次的理解,就是父母还没有学会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就匆匆地生了几个孩子,她们也没有来得及学会自我成长,孩子就长大了,并被父母用不合格的方式对待。

冯颖说:“我一直相信,一切的育儿技巧与方法都是表层的,唯有父母的人格与内心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及亲子关系的本源因素。”

两个孩子同时需要妈妈怎么办?

我总是喜欢亲吻妹妹,每天把她抱在怀中哄她玩,哥哥总是说:“妈妈,你总是爱妹妹多一点,你都不爱我。”有一次,哥哥在写作业,不知因为什么事情被我批评了,哥哥边哭边委屈地说:“妈妈,我不是你的宝贝吗?”听得我心里一惊,大概我很久没有抱哥哥了,再加上对他的苛责,竟认为我不爱他了!

冯颖在书中指出:“孩子们不愿意要一个强装坚强但其实内心已经崩溃的妈妈,他们也不会愿意要一个把无名怒气撒在他们身上不跟他们说明理由的爸爸妈妈。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幸好,哥哥还愿意跟我表达他的情绪,我也及时纠正了自己的行为,对哥哥不再厉声厉色了,还常常和孩子们玩这个表达“爱”的游戏:让兄妹俩张开双手,我把“爱心”亲在掌心,吹向他们,看他们谁能接到最多妈妈的“爱心”。

每次孩子们都兴奋地抓“爱心”,以证明他们抓到“妈妈的爱”,有时候他们抱着“爱心”进入梦乡,有时候他们带着“爱心”去上学。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有一天,我病了,孩子央求我陪他玩,我告诉孩子:“妈妈病了,很难受,没有办法陪你玩了,你先去睡觉吧,睡着了妈妈去你的梦里,带你去玩。”

孩子愉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孩子突然跟我说:“妈妈,你怎么忘了?我梦到去了好玩的地方,你忘记来梦里带我去玩了。”我哭笑不得。

即便我们真的心力憔悴,即便我们因为脆弱而无法顾及孩子,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比责备孩子不懂事,或者莫名其妙地当甩手掌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都更积极正向。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案例1中的小蓝,因为妈妈的关注点永远在弟弟身上,也再无精力去关注这个懂事的小蓝,日复一日,妈妈也渐渐习惯了小蓝的懂事,忽略更显得理所当然。

殊不知,爱不可以透支,爱如果不能平均分配,就单独给他们,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和父母单独相处的时间,那段时间是孩子接纳父母完全的爱的机会。

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作为心理咨询师,冯颖赞成孩子之间的冲突:

敢于直面冲突的孩子比躲避冲突的孩子更加自信,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赢得这件玩具,所以他才会以强硬的态度对待持不同意见的那一方。与此同时,在冲突过程中,他的抗压能力、挫折应对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案例2中的盈盈,在母亲的苛责声中长大,依然持有一颗爱母亲的心,只是,一个习惯被苛责的人,即使到了社会上,也会是那个容易被人处处刁难的人,因为她已经习惯了隐忍。

当她遇到一个对她好的人,是很容易跟别人走的,因为她从来没有得到来自母亲的真正的爱,被骗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

母亲接纳大女儿,允许她表达自己的情绪,鼓励她在与弟弟的争执中维护自己的权益,她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也才能赢得自己的人生。

自从有了妹妹,兄妹俩之间的玩具争执是不可避免的,从一开始的哥哥一把夺过妹妹手中的玩具,让妹妹嗷嗷大哭,到后来用别的玩具换妹妹手中的玩具,再到和妹妹商量一起玩,兄妹俩就在这样的争执互动中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技巧。

这些小孩看起来很乖,心理学家却说长大未必有出息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母亲,当我们心力憔悴时,也要学会爱自己。

拥有两个孩子,他们本来是童年最珍贵的手足,父母的态度,将决定他们是互相争夺母爱、互相憎恨对方的敌人,还是一起携手,勇敢迎向困难的伙伴。

给孩子以耐心、爱心、勇气,你收获的不止是两个孩子,还有更多的幸福!

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27.4 购买

童书妈妈夏末,是今日头条认证亲子阅读推广人,原创作者,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同名公众号:童书妈妈夏末,和我一起探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

欢迎转发,收藏,留言您的看法。

原创心得,转载请私信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