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啊!原来商家的选择抽奖有这种内幕,是我太年轻了。

作者:天天好文 2017-12-03阅读:1775次

套路啊!原来商家的选择抽奖有这种内幕,是我太年轻了。

任何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都会告诉你,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但是,行为心理学家也会指出,人对激励的反应不仅与激励本身有关,也会受到相关情境的影响。例如,同是一样东西,人们对失去它的担忧更胜过对得到它的渴望。在得失之间,经济学中一模一样的东西,在心理学中却有了不同的比重。

时机也是个重要的情境。研究已经证实,我们都有。牺牲明天,享受今天。的倾向。面对今天拿到20美元、明天拿到21美元的选择,绝大多数人都愿意今天拿钱。可是,如果把情境换一换,7天之后拿到20美元,8天之后能拿到21美元,更多人就愿意多等一天,多拿钱了。这个现象说明,有时候人类的决策和行为是多么不一致啊。

套路啊!原来商家的选择抽奖有这种内幕,是我太年轻了。

因此,在运用激励手段来影响他人行为的时候,情境的力量大得惊人。根据一项研究,一个看似很小又不合逻辑的改变,比如把奖励分为不同的类别,就能提高人们获取奖励的积极性——哪怕这个分类毫无意义。

行为专家认为,奖品被归到哪个类别,会影响到人们获取它的积极性。在他们的一项研究中,受试者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10分钟写作任务,换取一件奖品。奖品都是些不贵的小物件,被混合放置在两个大塑料盒子里,受试者可以从中选一件。但所有的受试者都被告知,如果他们(自愿)选择再完成一个十分钟的任务——也就是总共要做20分钟——一他们就可以再选一件奖品。但受试者不知道的是,他们被随机分成了两组,这两组人拿到的任务说明中,有一条关键信息不一样。第一组看到的是,如果他们完成了那项额外的工作,第二件奖品可以从任意一个盒子里选取。而第二组看到的是,如果他们完成额外工作,两件奖品必须来自不同的盒子,因为盒子里装的奖品“类别不同”。

套路啊!原来商家的选择抽奖有这种内幕,是我太年轻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所有的受试者都能清楚地看到,两个盒子里装的同样都是混着放的小物件,但第二组中愿意完成额外任务的人数是第一组的三倍。或许更让人惊讶的是,知道自己可以从两类奖品中选择的人,从写作任务中得到的乐趣显然比另一组高。那么,既然奖品的数量和价值明明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从两类奖品里选比。只从一个类别里选。更能激励人?为什么这些人会感到更开心?

根据行为专家的看法,把奖品分成两个类别(虽然这分类毫无意义),这让人们感到,要是不完成那个额外任务,就会“失去”种东西。因此,当你使用奖品或激励手段来促使他人完成任务的时候,应该把激励手段或奖品分为不同的类别。金钱成本并没有变,但此举提升了它们的“心理价值”——因为人们害怕失去。

套路啊!原来商家的选择抽奖有这种内幕,是我太年轻了。

任何一个对使用激励手段鼓舞他人的方法感兴趣或以此为职责的人,都能从上述研究中得到有用的启示。例如,如果一名销售经理想使用一个崭新的提成政策或奖金项目来激励下属好好干,那他可以把奖励分成两个类别,下属只有在赢得了第一类奖励之后,才能争取第二类。这不仅会激励员工们努力争取两类奖励,没准还能让他们工作得更开心。

这种重新分类的效应甚至还能帮助深陷财务困境的人。身负好几桩债务的人一般都会先把较小的债务偿还掉,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能让人产生成就感——朝着财务自由的目标又走近了几分。可是,这么做往往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较大的债务利息也多,欠债总额会变得越来越重。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把较大的债务分拆成两个较小的部分,比如债务A和债务B,在金钱上这并没有减轻负债人的负担,但至少在心理上可以。这个小小的改变能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较大的债务上,因此减少了利息总额,帮了负债人一个大忙。

套路啊!原来商家的选择抽奖有这种内幕,是我太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