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作者:林小暖bella 2017-12-04阅读:3981次

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小暖说:

关于睡眠训练到底会不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这个话题简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甩个链接来问我。

其实,睡眠改善是个非常综合复杂的整体。它既包括了从小月龄时开始的规律作息、学习自己入睡这类温和的睡眠引导,也包括如果已经出现较大睡眠问题后需要考虑的睡眠训练。

而睡眠训练也包括许多种。从国外相对主流的睡眠流派分类来说,西尔斯医生的“无泪法”也在其中,还有相对中庸的“抱起放下”、“逐渐远离”等,以及涉及到哭泣法并被主流睡眠领域都建议不能随便滥用的的“哭泣控制”(即法伯法)与“哭声免疫”(cry it out)。

如果说睡眠训练在国内还算是个有争议的新生话题,那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出现并实施多年,接受过睡眠训练的一代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并成为新的父母,相对来说,大样本调查与数据都能有一些可供参考。

三年前,当睡眠训练被莫名攻击为“会导致孩子精神分裂”、“会让孩子有心理创伤”、“让孩子有孤独的人生底色”的方式时,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也站出来发表过反驳的观点,其中包括国务院关工委儿童发展专家陈会昌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总面试官教育专家蒋佩蓉等。

而英国心理学博士生@爱莲莘麻麻 当时也陆续在微博发过一些文章和看法。小暖将这些简短的问答整理如下,供大家了解和参考。如果你看过某些文章,心里有担忧与疑惑,希望你能够通过这篇文章能看到另一个角度的声音。

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睡眠训练是否造成心理创伤?

文 | 爱莲莘麻麻

在反对睡眠训练的言论声中,听到最多的无非是,把孩子留在黑暗中哭泣,对孩子的寻求不响应,一定会对孩子心理损伤很大。

那我想问问,一定所有孩子不喜欢的事情都不要做了?

那么各种疫苗针不要打了,因为宝宝扎针会疼,明明知道会伤害孩子,为什么还要拿针扎孩子,你还有没有人性了?

那么大冬天的不要给孩子拿湿巾换尿布了,因为宝宝屁股光的,凉飕飕的还被你拿又湿又冷的湿巾擦人家最敏感的部位,人家哇哇大哭你还继续,你还有没有人性了?

其实,很多人生要经历的痛苦,挫折都是要经历的,现在的一时的痛苦是为了将来更多的好处。很多时候不是看一个人经历的挫折有多少,而是看是否有人来抚慰。

两个刚打完疫苗的宝宝都疼的哇哇大哭 。一个孩子有个心疼的妈妈抱着安抚着他,另一个孩子被气恼的妈妈丢在婴儿车里继续大哭,气恼的妈妈说,打针是为你好,哭什么哭。

你说这两个孩子打针的经历会是同样的吗?当然,这个例子也许有点离谱。

而正题是,两个孩子都经历一周的哭泣法睡眠训练。一个孩子本身和父母有很强的安全感,训练期间父母更会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生理变化,对训练做出响应调整,孩子虽然有些不适,但和父母亲密的关系帮助他度过暂时的难关。睡眠训练很快成功,全家都休息更好。

另一个孩子本身和父母就没有安全感,训练初期就很明显哭泣法不适合一个没安全感较敏感的孩子,哭的时间出奇的长且没有明显改善,白天也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但父母已经受够了孩子的不良睡眠,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继续训练。一周过去,睡眠并无改善,且孩子情绪更差。

想问,哭泣睡眠训练是心理创伤的罪魁祸首吗?还是本身不适合哭泣法训练的孩子被强硬训练后导致不适和失败?最终决定权和判断的责任是否还是要家长自己来承担呢?

对网上关于睡眠训练的各种言论观察有段时间了,我其实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强烈抵制哭泣法睡眠训练,其实也和家长的平均综合素质有关。睡眠训练是个技术活,需要家长掌握大量知识和资料,有一定自我的判断能力,不轻易被任何人的言论忽悠,能保持一定的冷静的头脑,不太感情用事。而且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已经建立起安全信任的纽带。

哭泣法如果说对于一个家庭温暖已经有安全感的孩子来说,只是一个纠正习惯的一剂强药,而对于一个家庭本身就冷漠有矛盾,且不大有安全感的孩子来说,哭泣法训练也许就是把孩子推向绝望的深渊。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遭遇,有的人能对困难迎头而上,what doesn’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而有人就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就此沉沦?为什么有人把过去经历的一些挫折看作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而另一些人久久不能忘怀也不能走出一次挫折带来的低谷?

我只想说,人和人是不同的。婴儿从出生起就那么不同,请不要一概而论。

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关于挫折和压力

有些父母总喜欢把孩子捧在手掌心,含在嘴里怕化了,忍不得孩子吃一点点苦。其实你知道么,一些压力和不适,英文里称stress,才是成长的动力。

其实道理和健身一样。当你在健身房一次次举起杠铃的时候,你在对你的肌肉造成压力,让你的肌肉更加强壮。如果你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永远也塑造不出完美的线条。

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也都如此,没有一些压力,挫折和不适,孩子如何成长?

当然,我不是要你把孩子扔到大街上,让他自己学会生存。压力是要有限度的,而每个人的限度不同。一个初出茅庐的健身爱好者,你让他去跑一个马拉松,去举100公斤的重,一定会让他肌肉拉伤,造成很大的损伤,甚至是长期的损伤。而你让一个有经验的运动员每天慢跑半个小时,他永远不会提高他的身体素质,因为他所需要提高自己的运动强度远远大于慢跑半小时所能提供的压力。

所以说,压力不是不好的。压力是成长必须的,而适合的压力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选择好了适合的压力带来的是进步,选择了过大或过小的压力,或者是无为,或者是承重压力过大造成损伤。

聪明的你是否已经能看出为什么哭泣法睡眠训练不适合所有孩子?为什么同样挫折带来不同结果?

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睡眠训练会导致心理创伤么?

可能很多刚关注我的人不知道,我曾经也是极端的亲密育儿拥护者,感情上直觉害怕伤害孩子心理健康。

直到四个月时我和孩子同床睡夜醒十多次严重睡眠不足,才开始理智地查科研资料询问众多英国心理学家(毕竟同行好咨询)。得出结论是有效且无长期心理损伤。我将2012年美国《儿科》学术期刊的研究报告编译整理分享:

婴儿无法入睡,通常意味着爸爸妈妈也得不到足够的睡眠。这样会使妈妈们患有抑郁症状的风险加倍,引起婚姻冲突,并要承担由于一次次去儿科的而带来的高昂消费。

精疲力竭的父母们特别想知道是否可以给他们不安宁的孩子进行睡眠训练。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儿科》学术期刊(网站: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的一项最新研究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好消息:让婴儿有限制地哭的睡眠训练法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婴儿学会自主睡眠,不会造成长期的心理损伤,也不会伤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项研究着眼于两种训练睡眠的方法,分别为有限哭泣法和逐渐远离法,两种对策都是让婴儿在短时间内哭。有限哭泣法要求父母每隔段时间回应孩子的哭泣,而间隔的时间逐渐延长,以试图鼓励孩子自己能够安心下来;在逐渐远离法中,父母静坐在孩子旁边的椅子上,让孩子学着去入睡,慢慢地,随着时间的过去,父母把椅子搬离的越来越远,直到最后他们离开房间,婴儿独立进入睡眠。

虽然这两种对策都没有走极端,没有让孩子们自己整晚都哭个不停,但是也因为一些顾虑,被批评可能会对婴儿造成长期的情绪或心理损害,影响孩子处理压力的能力,或是削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这项由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涉及了326个婴儿,7个月的时候有睡眠问题。一半的小孩在睡眠训练小组内,他们的父母了解了如何给婴儿培养睡前仪式的习惯,同时也了解了有限哭泣法或逐渐远离法的技巧(父母可以选择他们使用哪种对策),另外一半小孩在对照组中,不使用任何睡眠训练方法。研究人员追踪了这些参与者及其父母们五年。(到研究结束,大约30%的家庭放弃了。)

到那些孩子6岁的时候,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这两组孩子在情绪健康,行为或是睡眠问题方面存在重大的差异。事实上,没有被训练的孩子的对照小组里,拥有情绪或行为问题比睡眠训练组中的孩子稍微多一些。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睡眠训练的家庭与未使用睡眠训练的家庭相比,其母亲抑郁或焦虑水平以及亲子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同。

与此同时,这项研究的早期数据显示睡眠训练确实是起作用的:婴儿学会了在睡觉时更容易地入睡并且在晚上能够熟睡得更久。基于这些发现,作者认为睡眠训练是既安全又有效的,呼吁更多的家长接受这些方法的教育,并希望健康专家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来推荐这些方法。

文章来源:美国《时代》杂志

这篇文章的英文原文

http://healthland.time.com/2012/09/10/its-o-k-to-let-babies-cry-it-out-at-bedtime

美国儿科学会的期刊《儿科》上发表的研究的英文原文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30/4/643

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睡眠训练与精神问题有关系吗

笔者不是什么心理学专家也不是育儿专家,不过英国心理学本科博士一路读过来也学会了一点考证多方面西方现代心理学资料的能力。

最近网上出现的一些言论称睡眠训练导致儿童精神分裂,并举学龄儿童精神分裂案例作为证据,感觉忽悠得也太厉害了。

不说笔者个人对于睡眠训练的观点,光看看现代西方心理学和医学对于精神分裂症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就能看出睡眠训练导致精神分裂是否成立。

参考的主要两篇文章英文原文链接在这里。笔者也参考了维基百科英文版。

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总结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914490/

2.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慈善机构MIND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总结

http://www.mind.org.uk/mental_health_a-z/8032_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症状主要为思考方式和情绪反应出现崩溃。常见病征包括幻觉,妄想和胡言乱语,社会能力和自理能力下降。

精神分裂患者大多在青壮年也就是青春期末尾或成年人初期初现病征。儿童精神分裂十分罕见,十五岁前患精神分裂的只占所有精神分裂患者的4%,而10岁之前出现精神分裂的少之又少,只占所有精神分裂患者的0.1%-1%。

精神分裂症的起因是多方面的。而最大的风险指数是家庭历史,也就是基因。

普通人群中大概有1%的有可能患上此病,如果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此病,那么当事人大概有6.5%的可能发病。两个拥有完全同样基因的双胞胎中如果其中一人患有此病,那么另一人患病几率高达40%。也就是说基因决定了40%一个人是否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导致孩子精神分裂的唯一原因这种说法不成立。

除了基因的影响,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这些环境因素有很多种可能性,比如在怀孕期间染上一种神经性病毒,或婴儿分娩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早产儿和新生儿体重偏轻的更有可能患病。再比如大城市中移民很多的地区患病率增高。毒品的使用在先天有精神分裂趋向的人身上也可能成为导火索。

各类资料特别强调了父母的养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的发病没有影响。这点医学和心理学上做出过很多详细的研究,因为很多患者家长在自己孩子发病后容易怪罪自己,怀疑是否是自己的养育方式导致自己孩子精神分裂。西方心理学家所以特别会强调精神分裂的起因大多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排除父母的精神负担,也能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不在不必要的担心和负罪感中浪费时间和精力。

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要不要选择睡眠训练?

关于睡眠训练,好多妈妈说,想训练又舍不得,还很依恋孩子依偎在身边的感觉等等。

我想说,如果你不是百分之百想训练,真的没必要强迫自己。我写的这些方法和经验是给在考虑训练的人参考,但并不认为每个家庭,每个妈妈和每个孩子都适合。我文章里也提到过,如果决定训练,全家人都要同心协力,都要下决心坚持到底才行。如果你还有任何迟疑,那最好不要轻易尝试,这样肯定不会成功,孩子也无缘无故受罪。

我也想说一句,训练孩子睡眠的妈妈不都是铁石心肠,不是不依恋孩子依偎在自己身边需要自己的感觉。但每个人家庭情况不同,我自己来说训练是迫不得已。

在国外没有任何亲戚 帮带孩子,一天24小时都是自己。莘宝睡眠最差的时候我每隔半小时就要醒一次安抚喂奶,而且很多时候喂奶都已经不够了,饱了还会苦恼。我和莘爸都精疲力竭,不要说享受她对我的需要了,她已经要快把我的精力和耐心全部榨干了。

人长期缺觉也是一种精神折磨,也容易产生轻微的抑郁(很多产后抑郁其实是因为睡眠严重不足引起的)。那种低谷的心态我也不可能白天充分享受和孩子的时光,所以说睡眠训练对我们一个人带孩子的情况,就是挽救了我。

反过来也许你有家人在身边,有保姆,也许白天很多人抢着抱孩子,而只有夜晚你才觉得孩子是唯一属于你的。也许你白天也有休息的时间和空间,不介意晚上起夜,那么没需要睡眠训练。

我的意思是,训不训练不要上纲上线弄的好像训练不训练的妈妈们要互相对立。我们还是都互相理解堆放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需要。做妈妈都不容易,我们应该团结起来才好。

-END-

作者介绍:

爱莲莘麻麻,俩宝妈,旅居英美十余年。工转商转心理,现学习心理咨询,相信鲁米所说的,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爱摄影,爱旅游,爱装修设计,爱一切美好和真实的东西,相信活到老学到老。

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小暖有话说

每次被问到睡眠训练有没有什么危害的话题我都不太愿意多花时间详细讨论,一来是因为这个话题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认真回应过了;二来不同孩子和家庭的情况完全不同,同样的方法被不同的人用上去效果也截然不同。

即使要调整宝宝睡眠,也应当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不能随便拍脑门今天看见一个什么建议晚上就马上用起来。前期的观察、作息的规律、亲子关系的稳固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急火攻心之下随便折腾孩子是不负责的行为。

莲莘妈是我在睡眠路上最直接的影响者,她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让我直到现在都记忆深刻:

反对睡眠训练的意见中有一点常被提到的就是,睡眠是一种人的本能,为什么要训练孩子。我觉得,本能不是一种能力,本能只是一种潜力。本能也需要适当的引导,支持的环境,和锻炼的机会才能转化为能力。

的确是这样,就像孩子学习走路、说话一样,如果家长没有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尝试的环境,孩子也无法顺利发展这些原是本能的能力。

希望莲莘妈的这篇文章能够让你少一些无端的焦虑与担心,多一些坦然和放松,用耐心和智慧来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