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就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但它终究会好的

作者:陆欣莹 2017-12-08阅读:4608次

小西告诉我她抑郁了,最近几个月,每天都不想上班,但是每天依然按时到达单位,却常常在地铁即将到达的时候希望自己消失。说实话,小西这样说我还是觉得有一些意外的,她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是阳光、开朗积极,和别人在一起永远都是在努力制造快乐的那一种人。她说,就是这样无意识的“努力快乐”让自己非常辛苦,觉得自己就是戴着“微笑面具”的小丑,拼命的讨好所有的人,告诉每个人“做人就是要开心嘛”,而实际上自己才是最不快乐的那一个。上班,常常让自己觉得很难过,可是不上班的时候也不想做任何事,对生活没有任何期望,觉得不管多努力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任何价值。

和抑郁情绪不同,抑郁除了感觉不到任何积极的情绪同时伴随着严重的自我价值的丧失感,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觉得自我正在逐渐毁灭。严重的抑郁患者甚至会产生死亡才能拯救自己的想法。随着抑郁状况的推进,会渐渐影响个人的社会功能,比如工作效率降低,回避社交等等,小西说,目前每天都有照常上班,但是明显感觉自己容易出错,面对领导的批评会非常紧张,但是常常越是谨小慎微,出错的几率越大,每天工作的状态就是“犹如在针尖上行走,步步惊心”。人际交往呢?虽然每天看到同事们依然努力的表现的热情和开朗,却会莫名觉得他人的喜悦和欢笑离自己很远,觉得这些快乐并不属于自己。

抑郁就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但它终究会好的

我们常常发现,抑郁状态里的个人,对自己的状况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心境的变化非常敏锐,会觉得他们是已经把人生想的太透彻了,所以觉得活着了无生趣。我不认同有的人认为抑郁是一件羞耻的事,恰恰相反,抑郁的状态是一次难得的认识自己并探索个人人生意义的过程。这个社会的变化已经让人无所适从,常常有些“惊人”的外部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冲击我们的三观和价值体系,抑郁,就是一个调整自我和外部世界连接的一个方式和过程。那么,像小西这样,抑郁了,就真的任由抑郁自由的蔓延吗?

对自己耐心一点,找到触发抑郁状态的事件和原因

如果症状有持续超过三个月而没有办法通过自我的调整而得到改善,应该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很多人发现身边的朋友抑郁了,都会出于善意,急着把他们从抑郁中拉出来,实际上这样反而会欲速则不达。对抑郁患者本身也是这样,不是急着让自己好起来,多花一点时间和自己相处,看看自己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记录自己的每一天是怎么过的,会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感觉比较down以及感觉快乐的时候是因为发生了什么。

抑郁就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但它终究会好的

触发自我价值丧失感的常常是因为一些外在因素,比如:领导的批评,恋人的离去,以及生活中的重大挫折,抑郁患者容易倾向于认为,所有不好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领导严厉的指责一定是因为我工作能力有问题,Ta会离开我一定是因为我“不够好”等等,他们会內摄他人的看法来攻击自己,觉得都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可以看到,这些想法本身就是不够客观的,但是真实的暴露了导致抑郁的一个基本认知,这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之后才是分析来访者认知方式形成的原因以及自我的重塑。

那么抑郁了,还能怎么办?

  • 积极心理学提到过,我们可以试着像拍电影一样在脑海中记录下生活中那些精彩的瞬间,记住那些让自己容光焕发的时刻,让这些令自己感觉良好的片段成为我们的守护神。

  • 尽可能的保持和外部世界的连接。不鼓励盲目追求外部刺激,但是健康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是改善抑郁的有效方式,简言之,就是去爱、去工作、去和朋友在一起。就像文中的小西,我有问她,既然工作让自己那么痛苦,那么离开现在的工作环境是不是会好一些?她说,她觉得如果辞职,那么自己和世界的唯一的联系就断了。

  • 找到能够放心倾诉并接纳自己抑郁现状的人。一个有良好同理心的对象对抑郁人群康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让他们觉得放心,不管自己现状有多么糟糕,都有人愿意陪自己站在一起一直到光明的到来。

我曾经看过一篇抑郁症康复的患者记录的和抑郁症相处的文章,她说,后来经过自己的治疗和调整,建立了全新的生活,有一天感觉到了生命的美好,慢慢的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那种感觉就像是久违的阳光照进了心里,像是经历了一场大病的劫后余生,感叹,活着,真的很好~~

抑郁就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但它终究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