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作者:维汝堂中医张老师 2017-12-26阅读:4547次

  • 近几年来,不断出现新闻说谁谁谁又得抑郁自杀走了,12月18日,韩国偶像团体SHINee主唱金钟铉因抑郁症烧炭自杀身亡。死时年仅27岁,他生前最后发给姐姐的短信“到现在为止真的很辛苦,请把我送走。”又是因为抑郁症,送走了一个那么优秀的年轻人。

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抑郁症的起因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两种,很多人患上抑郁症都是因为内部因素造成的,很多患者病情性格比较脆弱,无法面对生活中很多应激事件,所以当心理受到打击的时候就容易病发抑郁症,了解抑郁症的起因可以更好地治愈抑郁症,下面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抑郁症的起因。

一、抑郁症的起因主要有遗传基因方面的因素:如果一个人有抑郁症家族史,那么这个人患抑郁症的几率比普通人高10倍。事实上,好多抑郁症患者根本没受过什么大的社会打击,但由于遗传的易感性或心理的易感性较强,就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二、抑郁症的起因主要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指一个人对外界的刺激能否应付,应付能力和承受能力有多大,会用哪些方法适应外界的刺激和打击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素质。如果一个人承受能力很强,就能承受较大的打击,反之,一个小小的打击也可能引发抑郁症。

三、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引起大脑的变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是直接导致抑郁症的生物因素之一。

四、社会方面的因素也属于抑郁症的起因:社会因素是一种外界因素,如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学习、工作压力,以及家庭不和、朋友间的矛盾等都可导致抑郁症,甚至自杀。另外,较大的负性事件,如失业、丧偶、经济困难也可引起抑郁症的发生。

五、其他因素,包括吸毒、酗酒等可导致大脑的一些化合物的变动,直接导致抑郁症。

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据WHO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疾病。我总是难受想哭是抑郁症吗?抑郁症是否需要吃药?身边人有人患抑郁症,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门诊上有时遇到刚刚被确诊抑郁症的患者,他们经常会问,不服用抗抑郁药物是否可以好,因为他们担心药物会有一些副作用或者需要长期服用而不能摆脱,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患者,还没有结婚生育,担心服药会对找对象或者将来生育造成不便。那么,是否确诊了抑郁症就以一定需要服药吗?

  • 抑郁症分为轻、中、重三级,如果患者的睡眠基本还可以,没有自杀自伤行为,进食正常,那么一般属于轻度抑郁,这时其实可以给自己1到2个月的时间进行积极的调整,如果没有进一步加重甚至缓解了,可能就暂时不需要服用抗抑郁药了。当然,如果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重了,出现了消极的想法或者饭吃不下水喝不下,那就必须服药甚至住院了。

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如何检测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呢?

精神状态上:

精力减弱,长期萎靡不振(时间标准为两个星期左右),似乎总是睡不醒;大脑健忘,记忆力减弱;注意力不能长时间有效集中,不能很好的从事学习和工作;精神迟滞,眼睛无神。

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心理上:总是莫名奇妙地担心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不可治愈的疾病或者被病毒感染等。如癌症、白血病等。并且心理上出现了很多不同于之前的感觉,更容易把人或事往坏处想。看待事物变得特别悲观,绝望。对生活、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应有的热情。

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情绪上:

情绪长期低落,郁郁寡欢,似乎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没有愉悦感,觉得自己是被世界抛弃的人。离群索居,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更不会轻易参加集体活动。开始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想心事。

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思维上:

思维迟缓,感觉比以前变“笨”了很多。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创新能力都大不如以前,常会有脑细胞一下子衰老、什么都不行了的感觉。

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态度上:

非常消极,即使再好的事情也能想到反面,对什么事物都丧失了兴趣,似乎活着就是一种负累,常会萌生自杀的想法和念头,有时甚至还会付诸实施。所以抑郁症患者是非常需要家人多照顾和关心的。

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身体上:

身体素质变弱,免疫力下降,较平时更容易感冒发烧,得流行病。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失眠多梦;体力下降,浑身无力,变得很“懒惰”,然而即使什么都不干,也常常会感到无缘由的劳累和疲乏。

抑郁症有多恐怖?看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跟抑郁症差多远?

当出现疑似抑郁症症状时该如何做呢?

大多数人认为抑郁症只是误解为可以自己恢复,开心了病自然就好了。如果感觉身边的人有了抑郁症的症状,不要试图想着自己可以解决,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并不能准确地对症下药。应该主动积极去看医生,让医生对是否患有抑郁症做出判断,或对抑郁程度做出诊断。

而且作为家人、朋友,要多多关心身边的朋友,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不要到头来后悔莫及!

编后语:想要健康常伴左右,多多了解养生知识,关注小编,每天为您带来最权威的医学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