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差异,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

作者:龙叔说社会生活 2018-01-03阅读:5907次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虽然写的很夸张,但是内容却很充实。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中国不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文章中的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家庭教育的差异,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虽然我个人觉得这个观点有点以偏盖全,但当我们看到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这是我想起了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访谈类节日,其中一个老总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了,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当时我就在想,这明摆着是瞧不起我们大多数收入低的家庭吗!但是随着节目的深入,对个人观点的阐述,使我对这个观点有了更深入的领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很难逆转的蔓延苗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一是家人的补偿心理原因,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更为要命的是,他们的责任心几乎为零。

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

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家庭教育的差异,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

现在很多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同样的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让他们自己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也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

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有们法师说过人生处事的8个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有位冷傲坚强的父亲在饭桌上对自己的儿子说:“我这辈子才华和努力都够,赚不到钱的原因是个性太强、处事不圆滑。” 父亲身上贫穷的成因,在儿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如果他没有坦诚面对,而是怪家庭怪社会,他儿子可能就会在偏执的怪圈中,变得又穷又骄傲。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

教育的差异,会让贫富差异定格,甚至加剧。而这种差异,不是你上什么学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的处境,在反思与成长中,摸索教育的方法。

回想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做完家庭作业,一部分时间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剩余时间是找小伙伴们玩耍。现在的孩子呢,除了有做不完的作业,还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剩下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宠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