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作业,切莫将家庭教育本末倒置

作者:程彦暄 2018-03-14阅读:1641次

文/程彦暄

家长陪作业,切莫将家庭教育本末倒置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脑出血奔急诊”……家长们无处安放的“陪作业焦虑”近期广受关注。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学生每天写作业超过2小时,而“陪作业”已成为影响家长幸福感,诱发亲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会问题。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减负要求,但学生负担却是越减越重。

家长陪作业,切莫将家庭教育本末倒置

一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道出了无数教师、家长、学生的痛苦心声,在一个凭成绩决定入学“命运”的时代,试问能有几人敢冒当下之大不违,另辟途径入得名校?

一边要面对分数下的“择优录取”,另一边又要对学生“一碗水端平”,虽然有些学生成绩优异,但木桶效应告诉学校和老师们,考核他们最终成绩的不是优秀几何,而在于能否补齐短板,将“学渣”拉入优秀。正因为如此,老师们不得不以题海战术,让“领悟能力”较差学生对做题形成条件反射,即便理解不了题目意图,只要会做题、能做对、拿到分,便足以自慰。

家长陪作业,切莫将家庭教育本末倒置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对所有为师者而言无疑是最理想的过程和结果。哲学上讲,我们永远都无法获知真理,只能从一个谬误到另一个谬误的过程中无限接近真理。对于老师而言,同样无法找到教学真理,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当下,为求公平,凭分录取依旧是最佳选择,只要录取方式没有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亦很难做出改变,试想为师者谁不想桃李满天下、人人成栋梁呢?只是没有更好策略,又有谁不怕“自创策略”误人子弟呢?

面对学校的“保守教学”及学生的成绩优劣,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加以辅导、减负、疏解、调整,切莫继续“添油加醋火上浇油”,若说老师谋求的是学生阶段性的成绩,那家长则谋求的是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这绝非是某个学校、某次成绩所能决定的结果。

家长陪作业,切莫将家庭教育本末倒置

在《摔跤吧爸爸》中,父亲根据女儿特点培养她们摔跤技能,虽然中途曾被学校教练“误导”,但通过父亲后期的正确引导,终使两个女儿开启了辉煌的人生;同样在《奇迹男孩》中,天生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奥吉,初进学校时因为自己的长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欺负,但在父母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自信,并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其他人的看法。无疑他们都是可敬的父母,他们更懂得童年时代应如何教育、关爱孩子。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可见,童年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何其重要。故而身为家长,与其在成绩上同别人家的孩子一争长短,不如认真思考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减少性格缺陷,培养独立人格,锻炼科学的逻辑思维体系,让孩子们遇事理性处之,科学分析判断,自主选择人生,自己决定命运。

家长陪作业,切莫将家庭教育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