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身边人,你可能想要了解这4点

作者:老友手札 2018-03-17阅读:828次

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众已经不再陌生。但这种不陌生只是偏向于知道它的存在,而遇到之后可以怎么做,还是比较模糊的。

心理学: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身边人,你可能想要了解这4点

对于传统医疗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了,基本上每个人也都了解一些关于疾病、关于中医或西医的知识。如果身体难受、不舒服或受伤了,我们也都能大致推测出自己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接着去医院就可以很从容的去相关的科室找相关的医生。甚至有一些比较小的问题,我们可以自己去药店购买一些药物,或者通过一些非医药手段来调整、治疗。

碍于这种习惯,我们也常常把用在传统生理疾病上面的一些标准或者态度用在心理问题上,这样不仅带来了误解,甚至也会加重问题

心理学: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身边人,你可能想要了解这4点

心理问题和传统生理疾病在很多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但具体哪些不同,我们在这里就不做过度深入的分析,仅仅提出:

  • 生理问题出现之后我们都知道需要去控制和改变,而心理问题可能主观上的控制会加重问题;

  • 有些生理疾病确实拖一拖、抗一抗就好了,但确诊的心理问题往往伴随认知障碍,抗和拖其实等于赌博;

  • 生理疾病往往与器官相连,器官受损可能是永久性且不可逆的,但心理问题存在非常多的可逆性;

  • 生理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问题的改变往往是基于非药物手段的量变带来质变,服用药物未必立竿见影;

心理学: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身边人,你可能想要了解这4点

在这里暂时不涉及得抑郁症的朋友可以怎么做,先讲讲得抑郁症朋友的身边人可以怎么做,后者比前者更具备共性。

承认抑郁症的存在

曾经我对自己所接触的案例做过一次不是很严谨的统计,亲属不承认抑郁症存在、不支持家中抑郁症成员寻求合适帮助的案例数量是承认并支持的数量的2.5倍。其中可能会用类似于“抑郁是矫情”、“抑郁就是闲的没事干”、“他就是为不想上学找借口”、“看病吃药那么贵还是算了”、“我家孩子好好的,怎么可能抑郁”、“别乱讲,他只是状态不好”等理由拒绝承认抑郁症的存在。

当然,不排除其中确实有一些并不是抑郁,但我觉得在大家对心理问题的认知还很浅薄的时候,未经心理工作者的评估或医院的诊断就盲目的下论断,很不合适。

心理学: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身边人,你可能想要了解这4点

做好自己能做的,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平时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恋人/爱人/孩子有抑郁症,我可以怎么做来改变/帮助他”。有心,当然是好的,如果身边人能起到一些帮助,自然也是好的,毕竟抑郁的朋友会想要周围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即便是心理咨询师在亲属得抑郁症的时候,也是选择由其他咨询师来协助其解决问题,自己回避

这样做主要是基于身份原因。比较亲密的联系往往会弱化一些外界帮助的力量,自己也难保持客观理智,甚至可能会使双方关系恶化。所以,亲属只是做好亲属该做的理解、支持、关心、陪伴就足够了。当然,也请不要过分关心,这会让抑郁的朋友时刻觉得自己是一个病人。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做好自己身份内可做和能做之事,问题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解决

可以考虑:更多的一起散步,增加社交活动,增加户外活动,增加非勉强式的交流,养宠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对抗,一起做饭,一起打扫卫生,增加牵手、拥抱,增加书信式的谈心,不要觉得骂骂能骂好,保持耐心,一起学习一些新东西,情况严重的要监督其吃药。

心理学: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身边人,你可能想要了解这4点

学会保护自己

心理问题虽然并不是致命的,但是却会带来很多的负面能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社交关系、周围人的状态。而个人的抗压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较好的抵御或调节外界负能量对自己的影响,那可能使我们自己状态不好甚至诱发问题,也会对对方产生负面影响。这就会产生交叉影响,导致问题变严重。原则上“该远离的时候保持距离,该调整自己的时候调整自己”“清楚的认识对方的很多言谈举止是基于抑郁症而不是他本意”

可以考虑:做一些通用的放松,如运动、日记、倾诉、深呼吸放松等,培养爱好,如有需要可以单独与心理咨询师接触。

心理学: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身边人,你可能想要了解这4点

保持希望

积极能量不仅是可以传递的,同样对我们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抑郁症不是绝症,不要被媒体渲染的“悲伤”气氛过度感染,走出来的比例始终都在不断增加。也请明白,只有正常人才会得病,而抑郁症不是精神病

心理学: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身边人,你可能想要了解这4点

如果觉得有用,请转给需要的人。当然,欢迎留下看法和意见。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