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

作者:凤翔好日子婚庆 2018-04-09阅读:702次

家长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学会了明辨是非的道理,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养成很多好习惯,比如整洁,比如独立的性格。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 我感觉家庭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条原则,身教重于言教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重视言教,而且要重视身教。因为没有言教,就很难把有关知识、做人规范、道德品质等入耳、入脑、入心,而没有身教,言教就成了空动洞的说教。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农民暴发户;第二类是高官子女;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第四大类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
   第二个原则是,理解先于教育的原则

孩子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心里上开始进入了“心里断乳期”,因而出现了许多与其它年龄段大不相同的特点和特征。他们格外需要父母的宽容和理解。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自从进入青春期,我的心就未平静过,生理和心里的变化带给我许多的忧愁和烦恼。谁知我的心?谁能理解我的心?谁能帮我从困惑中解脱出来?”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理解,渴望与父母交流和沟通,这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前提。有心理学家对30所中学近两万名中学生的调查测试后认为:“温暖与理解是目前学生们感到最为缺乏的稀有品”。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我每天都在和孩子接触,每天都在照料孩子,关心孩子,难道有比我更了解孩子的人吗?”实践证明,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并不定对孩子有真正的了解。因为,了解孩子不仅仅是指父母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某些比较外露的情感愿望,更主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发展愿望,认识孩子的发展之势,掌握孩子的个性特点,从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能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作为中学生家长,应当改变一如既往地按照老原则和方法教育孩子的错误方式,从提高孩子的自觉性入手,深入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殊性、理解孩子的心灵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实施有效的教育。一位中学生这样说道“我很幸运,我有一个朋友妈妈,有什么事情,我都喜欢请教她,她都能理解我,给我好的帮助”。  

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的原则

家长应该学会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总之,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提高家长素质是本,帮助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标。家庭教育应坚持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标本兼治的原则,不能父母有病孩子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