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揭示了孩子优秀的秘密

作者:十分妈妈 2018-04-17阅读:331次

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曾记得书中介绍过一种特别好的奖励孩子的方法,叫做“记功簿”

从她女儿圆圆4岁时,家里就弄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孩子做的好事。

比如“收好玩具”“自己编故事”“学会认表”这些小事,都用专门的一页纸跟孩子一起“记功”,还用红笔画上小红花表示奖励。

孩子特别吃这套,没事儿就会看本子,数自己的小红花,不仅从中认了不少字,表现也越来越好。

随着孩子长大,记录的事件也从“帮妈妈洗碗”这种外在表现,拓展到“发生争执能冷静思考,冷静处理矛盾”这样的内在美德上。

直到圆圆上了初二,个性、思想、学习都表现得稳定,也有自己主见后才停下来。

其实这个方法,也特别适合多数家庭使用。

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比我们成年人还要敏感得多。

你让他相信他做得好,你是真心的赞扬他,肯定他,他就会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并且从中获得幸福感,和继续下去的动力。

这个就叫做积极的心理暗示,父母们如果能利用好这一点,持续一段时间,一定能发现孩子们会更自信,更出色。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揭示了孩子优秀的秘密

02

最早证明“有什么期待,就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

他随机选取一所小学,又从每个年级随机选了3个班级,给孩子们做了一项所谓的“快速迸发者测试”。

随后他拿着一份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告诉他们这个测试能找出潜力最大的学生,但是需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校长和老师们不知道的是,所谓的名单,只是随机抓阄抓出来的,他们跟普通学生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当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再次回到学校,对当初选取的班级进行测试,奇迹出现了:

所有名单上的学生,各科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而且性格也更加的开朗,自信心更强,求知欲更旺盛,也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甚至连智商都有很大增加,并且在长期研究中保持增加。

这个实验向我们证明了,教师们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会对名单上的学生另眼相看,有意无意通过自己的行为,把期望传递给学生。

而孩子们也能通过老师给过来的积极暗示,来更加积极的回馈老师,以达到老师的期望。

这是一种很好的良性互动和循环,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是双赢的。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揭示了孩子优秀的秘密

03

仔细回想起来,其实类似的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挺普遍存在的。

比如最开始只是一些客人出于礼貌、客套,赞美一个天赋一般的孩子唱歌好听。

可是时间长了,这么说的人多了,会发现孩子唱歌确实更有模有样了。

比如有很多孩子一开始对某个科目并没有明显的偏爱,但在得到老师、家长几次表扬之后,开始有热情。

不仅成绩会一点点的提高上来,人也变得对这个科目有自信,越来越喜欢学这科。

当然,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当周围人带给孩子都是消极的,负面的评价,从内心不相信孩子,乃至给予嘲讽,孩子也极容易受到影响,表现会越来越差。

比如父母经常说一个孩子笨,写字不好看,结果发现孩子真的不如以前聪明,写字也越来越难看。

一个孩子如果每次说英语,都被周围人嘲笑说发音不标准,久而久之,孩子哪怕单词都背会了,语法也没问题,可就是很难开口说流利的英语。

更加常见的例子就是关于孩子挑食这件事。常听到一些父母们抱怨,类似于:

“我们家这个孩子真的是很挑食,就爱吃那么几样菜,别的什么也不爱吃。不吃香菇、不吃青菜、也不爱吃豆腐……愁死了。”

但是父母们可能不知道,除了某些遗传因素和某些过敏因素以外,绝大多数孩子在年幼时的口味是没有定型的。

他们的味蕾在发育,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爱吃某个食物或不爱吃某个食物的阶段,都很正常,父母经常变换口味做,孩子们会去尝试吃的。

但一旦父母们不断用身体语言和行为强化孩子们对食物的印象,那结果必然是孩子们越来越坚信自己的偏好,孩子们受到负面的暗示,真的会越来越挑食。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揭示了孩子优秀的秘密

04

歌德说过,“人是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还是那样的人。一个人能够或应该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会成为能够怎样或是应当怎样的人”。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其实完全可以在家里面,尽量多的去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让孩子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来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1、经常给孩子具体的、有益的表扬

曾有位妈妈跟我诉苦,说鼓励的办法对我们家孩子根本没用,表扬了也还是那样。

其实这个更大的可能是,父母表扬的方式错了。

比较好的表扬应该是充满欣喜和赞赏的,言辞中要传达出对孩子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最好配上眼神和肢体的动作。

比如孩子玩拼图玩的很好,父母要是简单的夸他:“真聪明,真棒”孩子很可能会觉得很空洞,也可能不愿意再去挑战高难度的拼图。

但是父母如果可以夸奖他:“哇,你可以这么快就拼完啊,有几个地方很难找呢,看得出来你一定很专心也很努力了,现在你一定感觉很好吧。”

父母的表扬越真诚,越具体,孩子们就越会发自内心的感到被信任,被肯定。

☞2、用给孩子的指导代替批评

孩子表现好要表扬,但肯定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这时建议父母们可以采用陈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句式来进行。

比如同样是孩子乱扔自己的脏衣服,如果父母说:“你看你怎么总是这样又脏又懒的,光知道乱扔也不知道收拾,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这就是典型的负面暗示,不仅父母教育的目的没达到,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很懒,以后更难教育。

不如跟孩子说:“我看到沙发上有脏衣服,需要你把它们扔进脏衣篓,你什么时候去?”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们的行为,但不要攻击孩子们的人格,这样就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伤害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揭示了孩子优秀的秘密

☞3、给孩子提供可供学习模仿的榜样

哈佛大学《幸福课》的讲师泰勒博士曾经介绍过一个实验,把学生们分成两组,分别介绍一些社会精英人物们。

但是,在面对第一组学生的时候,实验人员只介绍这些人物的惊人成就。

在面对第二组学生的时候,不仅会介绍成就,也会跟学生们介绍这些人达到这些成就之前,所经历的事情,包括挫折、迷茫、困惑、和坚持的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第二组学生明显比第一组学生更愿意,也更有信心成为“精英人物”。

孩子们都有一颗向上的心,但父母如果只跟孩子们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取得了怎样怎样的成绩,孩子是很难去向这个方向靠拢的。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的是别人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在优秀之前都经历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提升自己的。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多准备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名人传记、名校老师、成绩优异的学生撰写的学习方法方面的书籍。

这些都能给孩子们一个很好的暗示,就是既然他们可以做到,那么我应该也可以做到。

有句话说,父母对孩子前半生的教育,往往决定了后半生孩子对待自己的命运。这话真的很有道理。

一个充满抱怨的家庭,必然会有一个看什么都不顺眼的孩子;

一个乐观有爱的家庭,自然不难教育出凡事积极争取的孩子;

父母在言谈举止中,展现出的对孩子的态度和期待,流露出的种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暗示,都在一点一滴中,塑造着孩子长大后的命运。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众号:shifenmam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