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磨蹭? 教你如何拯救孩子拖延症!

作者:趣学宝贝 2017-07-04阅读:1402次

吃饭慢悠悠不着急,写作业能等就等,办起事来拖拖拉拉……孩子的这些表现是不是经常把你激怒,而后歇斯底里地冲孩子大吼:你怎么这么磨蹭!

可是家长往往发现,“吼叫、催促“其实没有多少实际作用。别急,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深入了解”拖延症“,更没有做到对症下药。

其实,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而拖延症并不是朝夕形成,拖延的习惯有可能是从小养成的。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要想帮孩子们克服“拖延症”,首先得了解孩子们做事情为什么会这么“拖延磨蹭”。

1、先天因素

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分心,这样的孩子不是故意要慢,而是生理决定;

2、反抗心理

不仅容易分心,还容易跟爸妈唱反调,爸妈越催促他越慢悠悠;

3、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全,本身对时间、快慢的概念就比较模糊,这就需要家长引导;

4、没有兴趣

责任意识不强:孩子对做的事情没有兴趣,往往会觉得乏力,无聊;

5、受父母影响

父母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孩子有样学样,也变得磨磨唧唧。

了解了孩子“拖延症”的具体原因,我们再来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个毛病显然要容易的多。只需对上述几条对症下药即可,那么我现在来看看,拯救孩子们的“拖延症”,我们到底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

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

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

2、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

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另外,当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等。

3、让磨蹭付出代价

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

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其实我们恰恰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4、不能责备打骂

其实,对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长采用发脾气的办法是于事无补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这时如果家长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

另外,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5、让孩子觉得“快得值”

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得起来。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作业还在那里等着。

孩子心里很不情愿,但是父命难违,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

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对孩子层层加码,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较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6、教会孩子必要的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没有掌握操作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

家长就必须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样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样洗漱才能不浪费时间,怎样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

另外,对于一些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还应当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7、消除分心因素

比如孩子进餐的时间可能正好是电视里播放动画片的时间,于是许多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就边吃边看起来了,这样一来孩子当然会吃得很慢,这时,家长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关掉电视机,或者把进餐的时间要么提前要么推后。

再如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当尽量给他创造一个较为安静的、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这时家长不要上网玩游戏,不要给朋友打电话唠嗑,不要不时地去问寒问暖,即使是在做家务也要尽量防止发出很响的声音。

8、拒绝包办代劳

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由于害怕孩子上学迟到而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却在一旁依然慢条斯理的,因为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动作磨蹭一点没关系,到时候妈妈会来帮我的,反正上学是迟到不了的。

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必须剔除对他的多余的关爱,让孩子远离对父母的依赖,更不能因为看孩子干得慢就包办代替。

现在的孩子大多依赖性很强,很多事情不用开口,父母就已经帮他做好了。这样其实很难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所以,家长要学会“偷懒”,不要事事亲为。学会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去“放手”,如收拾书包,收拾碗筷,清洗自己小内衣等等。家长要尽可能地把这些小事交给孩子来做,让他们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

我记得曾看一位美国心理咨询师说过,现代人常常过度使用一个词——赶快。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都来不及了”的世界中。

似乎每一件事情都有紧迫的“截止日期”,这种焦虑一直在我们生活中泛滥。当然,我们也会把这种焦虑传给孩子。

贝妈曾经有位同事,只有一个小孩,每天早上都忙得不可开交,每天早上简直就是她的噩梦——她有个学龄期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每天能够准时到学校,她每天早上用尽全部力气。

她常说的几句话就是:

赶快!不然要迟到了!

快吃早餐!

别和我说这个,你给我快点!

你怎么还没穿袜子!

几年下来,她越来越沮丧——催促不仅没有什么效果,还常常让孩子变得更烦躁,更懊恼,有好多次孩子都哭哭啼啼走进车里。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不催促孩子,还能让他们自己把握时间?

后来,同事专门去咨询了儿童教育专家,同事明白了自己一个长期以来的问题——当她在催促孩子的时候,她“越界”了。她把孩子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问题。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她决定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

她当天晚上对孩子宣布:

第二天一早7:10 她就会开车离开住处,绝对不会再等了,如果因为自己起来晚了或者耽误了没上车,她不会等。

第二天早上还在像往常一样起来晚了,耽误了时间,她真的没有再等了。

等她晚上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今天气呼呼的等着她,她说到:

迟到那个人不是我,我只能负责把你送去学校,而准时上学是你的责任。但是我相信你明天能做得更好,我建议你头一天把书包和衣服准备好,6:30起床, 6:45能够坐在餐桌前吃早餐。7:05往车库走。这样你就能在7:10坐上车准时出发了。

当天,这位妈妈主动给老师打电话说明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情况,老师表示非常支持。

把责任还给孩子其实也被很多教育人士认可。

美国有一个中学校长给家长们的信,曾在Facebook上广为流传。

他告诉家长们学校有一条规定——不许家长帮孩子拿他们忘记带到学校的作业,午餐,运动服等物品。

规定上写:

如果你想把儿子忘记带的午餐、书籍、作业、用品等拿给你的孩子,停!请转身走出这栋大楼。你儿子会在没有你在场的情况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孩子自己忘记带东西,不许家长们专门送给他们。

忘记带午餐,很好。饿一顿你会记住,如果你不想饿肚子,就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同学们分着吃;

忘记带书,很好。想办法去借,或者自己回家补上这堂课。

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做不好就得自己承担后果。这才是父母应该给孩子传递的理念。

催促不仅给父母和孩子制造了紧张情绪,还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对你没信心,我必须要一直监视着你,不断提醒你做每一件事,你才能按时做完。

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狂躁和沮丧的情绪就会减少。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